其他文章
GE值得借鉴的“逆向导师”制
发布时间:2014-06-24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年轻人富于激情,却缺乏经验,而年长者则经验丰富,富有创见。所以许多企业都推出了“导师制”或“学长制”,以此帮助年轻人迅速成长。而GE的思路却与众不同,其推出的“逆向导师制”,将年轻人推上企业的战略舞台,用他们的热情和想法为企业带来生生不息的活力。一起来看看这项制度和他们提出的创见吧!
|
【关键词】人才管理 人才激励 GE
代际是条河,一边是被社会贴上标签的“千禧一代”,他们有创意、敢表达、科技通、目无尊长、好发牢骚……毁誉参半,但是没有人敢忽视他们的存在,因为这一代已经成为办公室的主力军;河的那一边是公司里的高级领导人,他们基本处于四五十岁的年纪,对层出不穷的新科技较为陌生,不知道如何应用,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判断也和20多岁的年轻人有分歧。如果说未来就在“千禧一代”的手中,那怎样跨越高级领导人与年轻人之间的观念和知识隔阂呢?
1999年,时任GECEO的杰克-韦尔奇让五六百位高层领导与精通网络的二三十岁年轻人结对子,为高层领导者创造一个了解“新世代”的机会,也帮助他们了解年轻领导者将面临的挑战。2011年,GE再次意识到了不同代际员工之间存在的隔阂:一方面年轻员工觉得公司没有太多地使用他们已经熟悉的各种社交网络工具,工作方式不够酷,表现手法不够炫,而年长的员工则对年轻人要这些玩意儿做什么不解。
争论中诞生的“逆向导师”
为了从年轻一代身上了解新趋势,以CEO杰夫-伊梅尔特为首的GE管理层决定发起名为“世界新动向”的项目,从来自全球各集团、10个国家选拔出21位年轻人,汇聚到GE在美国的克劳顿村培训中心,从他们的视角来看GE需要做哪些改变,并将研究成果向全球高管做分享,这便是业界广泛赞誉的“GE逆向导师”计划的雏型。
这21位员工通过报名加推荐的方式产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GE年终“成长型价值观”的考评中,“想象力和勇气”这一项得分很高,对新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而且年龄都在二三十岁。来自GE中国运输系统从事研发的钟亦祺有幸入选,那年他正好30岁。当年入选的中国区员工共有三位,其中一位是美籍华人。在全球人员的组成上,项目负责人很注意多元化,在岗位分布上,既有工程师、销售员也有研发人员,兼顾了亚、非、欧和北美洲,性别搭配也比较均衡。
初来乍到,钟亦祺觉得GE克劳顿村培训中心就像座乐园,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各楼层都有多个小厨房和冰箱,塞满了各国食物,拿起电话就可以拨打免费的国际长途,生活上不需要有任何操心。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吃好、喝好、休息好之后,给GE挑刺儿。
在第一天的见面会上,年轻人各个使足了劲,想一展身手。让钟亦祺奇怪的是,项目负责人除了给予他们热情的欢迎,并没有带来任何明确的任务,也没有任何人来管理他们,更没有指派团队领导。组织者只是下达了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指令,从他们的视角来看GE需要做哪些改进,半个月给一次报告,一个半月后向高级副总裁汇报工作进展,三个月后向CEO杰夫-伊梅尔特做汇报,其他的条件则是在项目中不需要考虑任何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公司全力配合。
像是在上演真人秀节目,每个人听完任务后有些惊讶,又有些兴奋。任务究竟要做到何种程度才叫完美,项目组织者没有给任何标准。这对平日里习惯了目标管理的年轻人来说,真有些茫然。
组织者走了,把21个年轻人留在会议室里,大家连彼此的名字和人都对不上,更不用说讨论什么问题,这才叫群龙无首。这时有人开腔了,接着大家开始自我介绍,一轮介绍完毕之后,大家有些愣神,对于组织者留下的宏大话题心中都没有什么概念,尝试着你一言我一语的发散式讨论。一天如此,两天如此,几天下来依然如此,每个人都带着一堆原始的想法,但是不是公司想要的改变,都未可知。一时间乱糟糟的,毫无章法。
这时有人跳出来想用独裁的方式来推进讨论,但马上就遭到反对,认为问题并没有讨论透彻,不能独裁。钟亦祺看到,这里不仅有意见上的冲撞,还有观念上的冲突。有时被驳倒的一方情绪很坏,一整天都不说话,事后冲突的另一方会去做解释沟通。意见是充分表达了,但始终不能形成一个共同的决议,而汇报的时间却卡死在那里。那段时间里,大家都有些烦乱。
可时间是个有意思的管理工具,虽然项目没有设领导,但是所有人必须在汇报的时间拿出东西,内部分歧再大,对外汇报时团队必须一心。在时间压力之下,大家开始自发地形成自我协调机制,各人的特长也逐渐显现。有人擅长组织大家开会,有人擅长激发想像力,有人则有本事把想像力变成切实可行的方案。最后这21人中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四五位团队领导,各领一项任务,其余的人则在团队中各展所长,写稿、做策划、组织资源或是对外联络。总部始终在兑现自己的诺言—没有预算限制,全球鼎力配合。当项目组有成员认为中东的人才选用方式值得学习,相关成员就飞赴当地进行调研,在那一待半个月。其间团队成员也会到迪拜定期汇总工作。如果成员需要回国调研,国内相关部门会按要求组织人员配合调研。整个集团都在为这些年轻人创造一个没有任何障碍的工作环境。
各种大胆的想法应运而生,这些年轻人畅想着做一个企业间培训的“星空联盟”,比如让GE的员工通过交换生的方式去宝洁学习营销。当然,由于涉及劳动关系问题,有些国家在具体操作上手续会比较复杂。有的想法是做福利超市,让不同国家的员工根据各自的需求菜单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福利。有的想法则来自于某个国家正在进行的试点,项目小组认为有价值便向高层推荐,以此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讨论到员工福利这个问题时,钟亦祺发现中国和西方对于福利制度在观念上有着根本的差异:
在中国国企工作的员工也许可以分房子,在外企未必有这样的福利,因此钟亦祺坚持要把这一因素加入福利体系的建设中,但其他国家的同事却不以为然,认为房子只是福利制度中微不足道的一块。钟亦祺据理力争,充满激情地捍卫自己的观点,小组中的其他人责备他在讨论中国问题时不应该太带有个人感情。受到质疑时,钟亦祺起先有些小小的沮丧,但是当他看到每个人的想法都经历过类似的质疑和挑战,他对这种讨论方式产生了认同感。毕竟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全球员工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同存异。在辩论和质疑的过程中,其他人也会渐渐改变原有的看法,这是一个找出清晰方向的必经过程。
有趣的是,正是因为钟亦祺在讨论中表现出来的捍卫观点的特质和与生俱来的激情,几个月后大家一致同意由他代表团队去向CEO做演示。在讨论的过程中,钟亦祺深刻体会到了多元化的重要性。美国同事简直就是新媒体、新工具、新技术的代言人,只要是新东西就会让他们着迷,对新型媒体工具的应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与亚洲人相比,西方人在表达意见时更为直率,尊重能坚持自己想法的人,而亚洲员工起先会因为自己的想法说过一遍之后如果没人听,可能下次就不说了。
员工与公司的互信终于结出了果实。三个月后,大考临近之前,大家从400多个点子中投票筛选出四个最有价值的方案汇报给伊梅尔特。
第一个方案是让公司采用在线游戏的方式加强各项产品与服务的宣传。借鉴中国开心农场的例子,像GE生产的飞机发动机,其构造、功能和原理完全可以用年轻人喜爱的游戏方式来呈现,让高中生都看得懂。
第二个方案是职业导航。这个想法为GE人提供一个平台,可以看到从职业起点到他的职业目标之间要经过哪些阶段、层级和培训,需要有哪些技能,公司又有哪些人跟他们走的是一样的路径,可以成为他们的职业导师。
第三个方案是线上福利系统。提供多种福利项目,员工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和家庭的福利,投资一个更健康的未来。
第四个方案是顶尖人才培训。可结合公司内既有的各种领导力项目,并与其他GE的业务伙伴公司有的领导力项目联盟,让人才得以跨界及跨行业学习。
大考那天,按原定计划,伊梅尔特只给团队一小时的时间。大家投票选出四个人,每人展示一个方案,而在展示之前的介绍部分,则联手一人一句以群口相声的方式来表演。这个点子得到了全票通过,绝对民主。
来源:网络素材搜集
来源:网络素材搜集
华 恒 智 信 点 评
代际问题是许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新生人才创新性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经验和能力相对不足;而高级领导人们虽经验丰富,但对新鲜事物的应变却稍显不足。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迅不可及的今天,如果有效发挥新、老人才的能力优势,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无疑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面对这种情况,GE推出了的“逆向导师”制,这项新奇而富有创建性的制度,帮助GE站在更前沿的角度上改善管理、制定战略。而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GE集团处理问题的思路,也可以从“导师们”的创见中获得思考。
首先,GE集团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值得其它企业学习的。具体来说,当企业内部出现问题时,企业应该进行细致地分析考察,在综合利弊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最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代际问题是许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但与大多数企业肯定管理者、以年长者引领年轻人的倾向不同,GE集团综合分析自身的状况,意识到企业应该吸收高新技术和新鲜事物,意识到“千禧一代”在企业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利弊分析的基础上,GE推出“逆向导师制”,根据自己的项目需求有针对地遴选人才,组成“导师小组”,让其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提出建议。可以看出,在进行一项决策前,GE集团有着非常清晰的利弊分析、目标期望、过程部署,正是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帮助企业的决策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的。
其次,GE筛选出来的好方法也同样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第一,在产品宣传阶段,企业不应死守传统的宣传方式,应该根据目标对象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喜好的宣传方式。如企业借鉴中国开心农场的例子,用在线游戏的方式加强各项产品与服务的宣传。第二,要强化对于员工的职业规划。不论在何种类型的企业中,职业前景无疑是员工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正是从这点出发,年轻导师们要求建立清晰的职业导航平台,使员工明确从职业起点到职业目标中的阶段、层级、培训和技能需求。第三,在福利选择上,企业不应局限于“一篮子”模式,要更加突出福利的差异性和实用性。企业可以推出多种福利套餐,让员工根据个人的需求各取所需,最大化地实现福利对人员的激励。第四,企业在重视人才培训的基础上,要更加突出对核心人才的培训。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内部的领导力项目,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建立联盟项目,实现人才的跨界或跨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