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方太:儒学治企,全员身股
发布时间:2015-09-18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方太集团总经理茅忠群曾说过:“企业文化就是一家企业及其员工的思维和行为的习惯。一个人的习惯决定这个人的命运,一家企业的习惯决定这家企业的命运。”
|
【关键词】企业文化 厨具行业 方太
很多人在尝试解读方太拒绝多元化、拒绝上市融资,甚至拒绝OEM的专注高端商业模式,为什么会在当下的国内产业环境中活得有滋有味,当中大多数看法都集中在战略定位、市场把握,以及依靠扎实的技术研发提升品牌附加值等方面,但在这些已经被讨论得太多的话题背后,其实还有一条若隐若现的伏线,在为方太稳健走在行业前沿提供着最有力、最持久的支持。
这就是方太的儒学企业文化,在公司内部所营造出的善意的精神动力源。
家族不“家”
在自己办公室墙上裱着“无为而无不为”六个大字的茅忠群,确实以拒绝诱惑的方式,在企业生产、营销战略上做了很多“无为”的减法,但在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上,他却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和物力,甚至一边管理企业,一边还穿梭于各大院校的国学班,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灵感。无论一个企业将自己的商业模式宣讲得多么精妙华丽,没有能将之付诸实践的人才,也会止于纸上谈兵。然而,招人才难,守人才更难,一个不能提供归属感的企业,是留不住既有能力又有“野心”的人才。在方太这个另类的家族式企业中,没有一个家族成员,核心员工全是来自于韩国三星、美国可口可乐、德国西门子、联想、华为等世界级企业的职业“打工仔”。让茅忠群自豪的是,他不仅能招到人才,还能保证非常高的高管留任率。
当中有怎样的玄机?
茅忠群自己的解释是要归功于企业内部的儒学管理文化。很多空降兵到民营企业待不住,原因是沟通不畅,跟企业格格不入。而方太一开始就学习西方的管理制度,管理很规范,空降兵会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内部沟通也很顺畅。在人才融入企业之后,方太又辅以另外一种区隔于西方管理制度的内部国学文化,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善”的管理制度。就像为人熟知的“海底捞”,通过由内到外的善意传递,让整个商业模式鲜活起来,既有创造性,又有持续性。这样的企业文化构建,方太经历了几个阶段。
方太的“国学”烙印
对于大多数刚接手家族事业的第二代企业家来说,因为受到过良好的教育,通常会借鉴西方的管理制度来改造家族企业里已经滋生出来的惰性文化、官僚文化,但后来会发现仅靠制度管理不好企业,西方的东西未必适合中国国情。
茅忠群经历过同样的困惑。他割断企业内部的裙带关系,并且到中欧去读EMBA,深谙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且确立了以西方式职业人才为核心的公司理念。1999年,方太开始逐渐引进世界500强的高管来企业任职,请这些人才进来的初衷是学习他们的西方管理模式,并根据这些经验拟定方太自身相对规范的20条企业规章制度。在制度下办事则让很多外企高管都觉得很适应,因为他们所处的文化一直是这样的。
西式管理人才在与企业文化融合后,方太却迎来了新的问题,即“在外企的制度中,外国人看到的是规矩,但中国人看到的却是漏洞,并会想着如何去规避。”这个问题让方太开始思考所谓的西方制度的完美是否值得推敲。
推敲的结果是,方太认为西方企业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模式,以人性恶为假设,订立各种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来完成绩效。然而对于中国的员工来说,内心如果不认同企业的文化,没有与企业愿景相同的价值观,过于理性的管理制度就会显得冷酷、缺乏人性。如果激起了员工的反弹,他们就会抵触甚至千万百计钻空子。这也是现在不少中国民营企业遭遇的实际问题。
究竟怎样才能让西方的管理制度变得人性化,让员工乐于接受?方太在传统国学文化,特别是儒学上找到了答案。儒家首先强调教育,或者说价值观,然后才强调制度。在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里有“五常”之说,方太以此为理论,构建起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为了更好地贯彻方太的儒学企业管理理论,公司建立了孔子堂,公司的高管们每周都会去那里交流心得并做书目推荐,茅忠群希望将儒家思想作为文化价值观去推崇:“这样,管理就是西方制度和儒学文化两条腿在走路,管理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如今,在方太,每天每个部门员工都会在固定时间读经,从《弟子规》到《三字经》再到《论语》,很多人都熟悉得可以背诵下来。
而方太的长期坚持也让茅忠群看到了效果,“自从我们将国学融入管理之后,以前的一些小问题现在都没有了。”《道德经》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日益健全的管理机制,开始让员工感受到了来自企业的善意,对方太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是为什么方太能留住外来高端人才的原因。
全员身股制的善意
除了精神上的归属感,方太也同时在为员工提升物质待遇。这也是儒学管理理念的体现。方太的员工,不管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还是身处异乡的销售员,一律按照国家规定为他们缴齐所有的保险。甚至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方太也还是花了几千万元为员工做这件事。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的情况难能可贵。
此外,在方太能比较好体现儒家五常思想的制度是今年已经开始实施的全员“身股制”。所谓“身股”,是旧时晋商企业管理机制中最有特色、最具创造性的人力股制度,出资者为银股,出力者为身股。
即经营者可凭“人力资本”入股,与资本所有者共享经营利润。企业根据员工的品质、能力和绩效来决定员工所获得的股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职业经理人激励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很多人想出了很多制度,方太则借鉴了晋商的身股制。
一开始,管理层讨论的时候,大部分倾向于只有管理层、或者特定级别以上才有资格拥有身股,后来茅忠群反复思考,认为公司划到任何级别,对没划进去的都有一种负面影响,比如划到第六级,对第七级打击最大。这显然不符合公司的儒家管理理念。
于是,方太最终决定身股权全员都有,当然可能会拉开距离,但这个决定对于方太来说,在意义层面已经迈开了一大步。如果抛开儒家思想,没有学习儒家思想,茅忠群认为肯定也是什么级别以上才会享有,因为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是这么做的。
记得孔子到卫国以后,看到很多人,子路问他怎么管理呢?孔子说:“政在富民,而后教之”。
大家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教他价值观他是听不进去的。察历史而知明鉴。方太正在借鉴历史,用合理的制度来治理企业。
方太目前每年有2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1亿多元净利润。公司计划第一步,会拿出利润10%来分给所有的方太人。在这种物质与精神双管齐下的治理下,方太让员工感受到了一个企业对他们所释放的善意,这种善意的力量,就像一只藏在方太商业模式背后的手,很懂力道地推着执行方太商业模式的职业经理人,以及普通员工们向前走;而且,这种善意,也通过价值链的传导效应,让方太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市场也感受到。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华 恒 智 信 点 评
方泰集团坚信,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在具体的实践中,也正是方太集团内部的儒学文化,为员工提供了强烈的归属感,为方太稳健走在行业前沿提供着最有力、最持久的支持。华恒智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认为:企业文化绝不是一句口号式的标语,他是企业精神理念的汇聚,是企业管理制度植根的土壤源。任何成功的管理制度,都一定是植根于其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的。方太的成功同样如此,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文化对于企业的带动作用。
在企业管理转型的过程中,方太集团利用儒学文化的善意和温情对西方管理制度进行了补充修正,在融贯中西的理念中,建构了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这是方太集团对企业文化应用最好的一点。
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引进西方管理制度,但是西方的管理制度是植根于西方企业特点和西方文化中。简言之,西方企业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模式,它以人性恶为假设,订立各种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来完成绩效,过于理性的管理制度就会显得冷酷、缺乏人性。然而对于中国的员工来说,内心并不认同这种冰冷的文化,更不可能与企业建立相同的价值观。所以中国企业引进西方管理制度后,往往会生发新的问题。这个时候,企业就要学会从中国企业的特点出发,按照中国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预期不断优化相关制度,促成绩效与员工的双优。
以方太为例,在实行股权激励是,方太集团实施全员“身股制”,让企业的每位员工都能享受企业的发展成果。这个项目实施的初衷就是源于儒家的五常思想。方太集团总经理茅忠群认为,如果抛开儒家思想,没有学习儒家思想,他肯定也是认为一定级别以上的人才会享有股权,因为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是这么做的。但儒家思想给了他另一角度思考问题。而这样的决策让员工感受到了浓浓的善意,提高了员工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