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机器换人将如何影响未来就业市场?

发布时间:2017-07-21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人工智能时代正在逼近,以“机器换人”替代“人口红利”,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机器换人带来了产业升级换代的积极效应,但由此产生的“无就业增长”却不免令人生忧。
【关键词】机器人劳动者, 就业,减员增效
工信部官网显示:浙江率先推进机器换人,计划自2013年起5年间,每年实施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现500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称该项目至2015年已累计减少普通劳动工人近200万人;安徽正抓紧推进机器换人十百千工程;广东、山东等地则都在自身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大力推动机器换人,已有不少人工岗位被机器人劳动力替代。
促转型、用工荒等因素助推“机器换人”遍地开花
业内专家称,当前我国机器人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改革需要、用工成本高以及用工难等因素,共同推动各界对机器人劳动力的期待。
在深圳雷柏科技的生产车间,生产线的主角不是一排排工人,而是一列列灵活翻转的机械手臂。通过研发智能自动化体系,雷柏科技直接生产员工数量从十多年前高峰期的32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800多人,每年节约大量费用支出。据悉,从2005年开始,雷柏遭遇“用工荒”,人力成本上涨。2011年,雷柏一口气购买了75台工业机器人,人力成本骤降。
根据广东东莞市经信局的数据,2014 年 9 月至 2016 年 10 月,东莞“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共 1485 个,预计可减少 8.7 万工人。
在山东,兖州煤业下属的兖州东方机电有限公司炉具生产车间,“新华视点”记者看到,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小机器人背着材料穿越车间,准确奔向焊接工位。它们停靠后,搬运机器人自动抓取材料,交给下一个流程的焊接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自动对接上一个工序的完成品、下一个工序空位,能替代大约50人的劳动。该公司计划下一步在年产10万台炉具生产线上实现全自动化,上下料、组对、焊接、喷涂等工作全部交给机器人完成,“操作的人工将从400人减到100人左右。”
机器人大大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总部位于浙江绍兴的三力士公司,在投入建设“无人车间”后,仅人工成本就节省了1000多万元,占当年公司净利润的7%左右。
现存哪些工作“饭碗”更可能被机器人“抢”?
当前“机器换人”所涉范围,已不局限于工业制造业,一些服务领域的人工岗位也开始被机器人劳动者悄然替代。
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提到,2015年,中国建设银行把客服机器人用于呼叫中心,当年就取代了大量员工。“还有很多银行、运营商、电商甚至地方政府都在开始运用机器人。”袁辉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长王田苗认为,机器人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服务领域,以及智能汽车、无人机等方面。
山东临沂申通业务总监吴礼华介绍,为提高效率及避免暴力分拣,目前,临沂申通配备了320台智能分拣机器人,每小时可以处理1.8万个5公斤以内的包裹,准确率基本达到100%.同等工作量所需人工由150人降为30人,削减岗位达80%之多。
江苏常州火凤凰永动型消防灭火机器人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火凤凰”的耐高温消防机器人。公司总经理任曲波介绍,这款机器人除了耐高温,还可以进行毒气探测,能代替消防员进入高危火场、爆炸、有毒环境,执行关闭阀门等任务,降低事故现场的二次爆炸概率。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博士说,服务机器人在我国当前拥有广大的市场与广阔的前景。“例如,我们正在做智能护理设备的临床实验,可以进行各种生理参数的检测。”曲道奎强调,“未来,机器人可以在消防、救援、守护、医疗护理等公共服务等服务领域大有可为。”
山东省经信委装备产业处调研员王桂强认为,人工智能的兴起,可能会造成部分低技能劳动者失业。但也有专家认为,机器人的应用将创造更多高端就业机会。这可能包括:工业数据科学家、机器人协调员、工业工程师、模拟专家、供应链协调岗位、系统设计、信息技术、3D 辅助设计、现场服务工程师、销售与服务人员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增的就业岗位专业性极强。
如何面对“机器换人”?
多数专家业者认为,虽然机器人对人工岗位造成一定影响,但完全没有必要过度紧张。
供职于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王亚敏,其工作一度被机器人替换掉了,但通过2个月的培训,她已经重新上岗,从普工晋升成为技术员学员,甚至还加了薪。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卫强说,尽管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但是大部分员工都可以在公司内部得到消化,经过转岗培训后重新上岗。
“人类发明机器人的目的最早是代替人,然后发展到服务人,将来是扩展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院士说,“目前,工业机器人大多在一些结构化的环境当中工作,在线传感能力都比较差。服务机器人目前还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至于特种机器人,都是需要通过人工遥控操作完成特定工作。”
长泰机器人CEO杨漾和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树新都认为,未来机器人可能从操作、视觉和语音方面模仿人类,替代人工,但一定只是更多地服务人类。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蔡秀玲教授认为,未来几年,我国服务业将新增大量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大多经短期培训即能胜任,可以有效缓解“机器换人”造成的短期“失业”压力。她建议政府和社会统筹资源,加大在职业培训和“双创”扶持方面的投入,引导劳动力实现分流与升级。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华 恒 智 信 点 评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沟通是一个一直以来在探讨的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管理者不知道该和员工沟通什么以及员工认为与管理者的沟通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对工作起指导性的帮助作用、员工不能很好的按领导意愿完成工作等问题,美国科普作家马丁·福特在《机器人时代》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揭示:“我们要承认一个严峻的现实:目前的大部分工作被机器人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机器换人,劳动者应该怎么做呢?在工业化进程中,从没有出现因使用机器而造成长期性、大规模性的失业,因为科技进步总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人类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机器人的出现使得人机关系有了新的改变,机器和人类在工作岗位上再次调整分配结构,同时,人与机器的关系也由原来的操作者与操作对象转为合作伙伴关系。 
机器人来了,工人也不一定被淘汰。对于有技术功底的人员,可以进行自动化、机器人方面的学习,而一些零基础的普工则可以学习电工、自动化维修保养等,一样可以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如果对于技术方面没有意向的人员,可以转型现代服务业,同样可以找到职业发展方向。在加快推动“机器换人”背景下,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不少基层员工通过培训转型成为操作机器人的技术工。此外,研究发现,“机器换人”后员工的素质、技能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原因是销售机器人的企业提供了与机器人“打包”在一起的应用培训。
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升是摆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面前的共同难题。政府要有所作为,广大劳动者也应自觉利用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多种培训机会,进行自我革新。
面对机器换人可行的应对途径,华恒智信分析员认为政府和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以中小企业带动就业
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机器红利”替代“人口红利”的同时,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而言,鼓励其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适时承接大型企业释放出来的盈余劳动力,将是做好“机器换人”的重要环节。政府应着力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符合环保和劳动保障要求的企业,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应给予特定的扶持和帮助。同时,设立就业引导基金,扶持重点企业尤其特色产业与新兴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2.以服务业带动就业增长
有些行业是初阶机器人无法替代真人的,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信息咨询、供应链物流、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信息技术和电脑软件、市场服务、研究开发等,以及消费性服务业中的休闲、娱乐、餐饮、购物行业等,都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应重视这些行业的发展,从中开发相应的就业岗位,以成功实现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就业转移。 
3.以创业创新促进就业
从政府角度,应进一步完善促进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在创业指导、市场准入、融资渠道、行政审批、税费减免上给予创业者针对性扶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社会大众走上创业创新之路;从社会角度,应建立起大众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社会氛围与舆论环境。华恒智信分析员认为,甚至可以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鼓励员工内部创业,由一些有创业意向的员工发起,在企业的支持下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内容或工作项目,进行创业。这种激励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的创业欲望,同时也能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改善内部分配机制,解决机器换人的威胁。
面对科技进步所产生的排挤效应,我们必须处理好“机器换人”与“就业增长”之间的矛盾。在短期内,机器人可能会抢走一些工作机会,但从全局和长期来看,机器人不但不会抢走工作机会,反而还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在机器人面前,人仍将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未来,人与机器人将协作一起服务社会。



  • 上一篇:跳槽季来临:HR如何筛选简历
  • 下一篇:杜绝新人说跑就跑,从拒绝新人说招就招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