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需本土化
发布时间:2014-04-12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从"空降兵"到"人才本土化"的第一次飞跃早已成为不争事实,从"人才本土化"到"人力资源理念本土化"的第二次飞跃虽尚未为更多人完全察觉和充分认识,但却是千真万确地存在着。充分认识"第二次飞跃"的实质,加快推进"第二次飞跃"进程,对提升企业管理意义重大。
|
一、企业家资源
好大公司总经理厉红军先生是一个能人。他是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转业军人,高中文化。改革开放初期,他受某边远省份经贸委的委托,带着一班人在深圳创立了一个工贸公司,并很有远见地在深圳郊区购置了200多亩地,建立了一个工业基地,主要靠租赁厂房获得一些收益,也开办了一些工业项目。他自己运作的工业项目一般都亏损或负债经营。 厉红军意志坚强,深谋远虑,但较为多疑。他对中国的古代文化有透彻的理解,特别是对先秦、汉朝的历史以及兵家思想造诣很深,他经常用中国古代兵家的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但对现代企业管理却知之甚少。厉总经理喜欢用权术搞人力资源管理。
厉红军口才好,笔头好。他只要演说十分钟,就能让全场观众热血沸腾,主要秘诀有:语气坚定,言语流畅,善于许诺,长于描绘公司美好的前景。
厉红军还有一个优点,善于高层公关,他能将关系资源运用得炉火纯青,他常常能跟北京的部长、局长拉上关系。在公司的会议室里,挂满了军政要人的题字。好大公司初期那么红火,得益于他公关手段的高妙。
他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他深知人才的重要,众叛亲离的严重后果。但是由于用人过于依赖权术,他属下的骨干只有被利用的感觉,而没有丝毫成就感。由于疑心过重,还常常有意识的挑起公司的派系斗争,当双方斗得厉害的时候,他又出来调停,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权术"真是一把双刃剑。
二、董事会班子
好大公司是一个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有十来家,都各有优势。董事会成员很多是有来头的人物,但大都是缺少经营头脑。董事会对公司的决策影响很大。各个董事对市场理解都很浅,缺少信心,但对经营班子又不能放任自流,因此董事会作出的决策常常自相矛盾,破绽百出。市场经济要求政企分开,单从人才的专业化来讲,就非常正确。既懂政务,又精通商务的人才是很少的。
三、员工组成
好大公司的骨干员工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厉红军的老乡,代表人物是张副总;一是某名牌大学的学生,以李副总为代表。张副总代表的老乡派比较忠诚,办事循规蹈矩,对厉红军充满感激之情。这一派是厉总的老班底,是真正的心腹。李副总代表的是学院派,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干劲,有热情,经常能给厉总出些点子,但是学院派总的来说较年轻,缺少社会经验,胆量和气魄也不足,很难独挡一面。老乡派和学院派并不能取长补短,而是相互之间内耗,干任何项目都互相掣肘,互相拆台。
好大公司的员工还有两类来源:一是关系户,二是在市场招聘。 关系户不言自明,对于从市场招聘的员工,缺少严密的计划,也缺少明确的人力资源政策,进出都非常随意。这里有两个事例。厉红军在和深圳市某机关谈一个大型的房地产项B,某机关认为好大公司技术力量不足,很难获得这个项目。厉总灵机一动,提出在房地产事业部要招收30个工程师,后经李副总劝说,才改为招20个人。招进这些人后,房地产项目并没有谈成,这些人半年无所事事,最后陆续离开了公司。这件事使好大公司耗费大量资源,厉总的威信也急剧下降。另一个例子是:公司运作一年以后,由于在外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受挫,深圳的项目也不着边际,他受到董事会的指责,他又提出要把深圳的员工全部辞退,后又被李副总劝阻。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华 恒 智 信 点 评
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时,应注重理论的本土化,文化传统的沉淀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方法、效果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西方的一套方法的确比较完善,但更适合市场经济成熟的环境,而且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现实中,中国现代的人力资源治理基本都是纯“进口”的,在引进了所谓西方的先进治理时,大部分都是囫囵吞枣。当务之急是将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本土化,即将外国优秀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思想、方针、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有选择性地嫁接到国内企业中来,借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此过程中,要将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所在国国情、所在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根植本土的管理理念,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重新审视我国的主流文化、核心理念,会发现本土文化中蕴藏着极具生命力的精粹。
人力资源治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治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密不可分的特性使得对企业文化难以落地生根的实践者们应当清醒过来,企业文化建设者必须更为务实地通过人力资源流程贯彻企业精神文化,而人力资源治理者则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熟悉到战略、文化对于人力资源的牵引作用。只有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管理都深入研究, 从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高度统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在中国企业搞好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