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公司如何“减肥健身”?
发布时间:2015-07-01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许多企业的愿望是希望“鱼和熊掌”能够兼得。如何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做好质量?如何走出做大之后绩效低下的恶性循环?中南公司的案例也许能为企业提供这样的借鉴。
|
【关键词】中南公司 子公司 瘦身
把业务部门简单拆分成独立的子公司,致使中南公司虽在组织形式上发展成为集团公司,但却出现产品质量低下、业务竞争力下降、缺乏过程管理控制、绩效效果差等一系列虚胖病症。
中南安全环保公司(化名,以下简称中南公司)是一家提供安全环保产品与相关服务的大型科技企业,始建于1959年,是原冶金工业部直属的重点企业,也是我国安全环保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和行业的第一品牌。
曾经是行业内精明强壮的“龙头”,为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虚脱成业内的“老末”?事情还得从中南公司最初的规模扩张上说起。
1997年开始,为实现公司更大规模的发展,中南公司决定进行集团化发展,具体实现方式是把原业务部门先后改制为12个子公司,并在子公司成立的同时,把各项管理职能一次性下放给各子公司。此后,中南公司迎来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发展期。
但是,从2000年以来,实际承载业务的各子公司出现了交货不及时、顾客反映差、业务流失严重等工程和产品质量问题。中南公司的改制效果与理想出现了偏差。
一方面,工程和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结果导致中南公司行业第一品牌的地位岌岌可危,如在机电安全方面,两年里中南公司从以前的行业领导品牌急剧跌至第五、六位;另一方面,业务增长速度缓慢,甚至低于市场增长速度。如在烟尘治理工程业务上,中南公司的烟尘治理工程公司1999年的业务规模仅为2.4亿元,而与其位居同一地区、1996年刚成立的某民营公司,1999年的同类业务规模却高达25亿元。
“总公司资源趋于枯竭,子公司弱小迟缓。”中南公司的高层说:“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改制前所没有预料的。应该健身。”但“如何健身?”中南公司内部却争论激烈:有人认为应把子公司收归总公司经营;也有人认为应该让子公司继续发展下去,但要限制他们的权力等等。为迅速有效的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中南公司做出了如下探索和改进。
中南公司的“子公司化”扩张首先是在产品和技术比较成熟、市场业绩较好的业务部门进行的。谈到1997年开始时的情况,中南公司的员工记忆犹新:先是在大气污染治理业务部和通风防尘业务部基础上,成立了3个子公司。1998年,中南公司又在水污染治理业务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两个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的高管分别由母公司的高层领导担任。
1998年以后,由于遭到苏浙地区民营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南公司下属的经贸公司业务量大幅下降。在进行了业务前景和战略相关性评估后,1999年初中南公司将下属的经贸公司和工厂整体出售。
此后,为促进企业发展,重新把业务规模做上去,截至2000年年底,中南公司加速了对业务部门进行公司化改制的进程,把剩余的大多数业务部门改制成子公司,使子公司数量发展到12个。
“采用集团化发展模式,是为了实现公司更大规模的发展,也为了适应涵盖专业领域较多的业务特点需要。”中南公司的高层如此说明当时的理由。
中南公司通过把产品质量过硬、技术相对成熟的业务部门公司化,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公司普遍采取的发展模式,复斯公司的诊断专家将其总结为“公司增生式发展模式”。
作为企业发展模式中的一种,该模式本身并无优劣之说,如在现实企业中,大部分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或其变形模式实现其扩张的。只是它的使用需要一定的适用条件:一是确保公司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其裂变,毕竟这是一个公司的战略部署;二是确保子公司具备保证产品品质的自我再发展能力。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华 恒 智 信 点 评
中南公司为了实现大规模发展,将原业务部门改制为12个子公司,它的“集团内部瘦身,实行子公司扩张”的出发点是好的,在初期也伴随了一些措施,使得原专业得以保存,在短期中实现了盈利。但是,随着“瘦身”的不断深化,这种发展模式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在具体操作上过于简单,只是单纯地将一些业务部门分配到各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集团内部的空心化,主要体现在技术资源趋于枯竭和品牌资源贬值。
针对这些问题,华恒智信专家顾问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中南公司若想实现规模发展,可以以分工和协作的方式设立子公司。中南公司可以将现有业务进行细化与分类,根据业务类型扩张,如可具体分为大气污染业务和水污染业务等子公司。
其次,在子公司发展初期,还并无能力承担独立的业务,集团公司要设置专业部门进行指导,一是指导其具体的业务流程,而是对其运营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改进。
再次,在子公司逐步走上正常轨道后,集团公司在兼顾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对各子公司起到领导和支持的作用,不断引导其发展,并为其提供充足的技术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