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为什么索尼不能持续激发员工的激情?

发布时间:2016-02-16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撰写的《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人力资源管理界这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检讨和反思。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索尼的绩效管理?企业的绩效管理应该何去何从呢?
【关键词】绩效管理 索尼 绩效主义 电子制造行业

“部分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当索尼在绩效统计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后,员工为了趋利避害,很多工作都敷衍了事,并出现本末倒置的倾向,最终使公司失去团队精神”,当被称为“21世纪型企业”的索尼,进入21世纪后,索尼退化成了“20世纪型企业”,索尼的前高管天外伺郎先生,如是说。
索尼在95年引入绩效考核,到2006年离开索尼,天外伺郎先生看绩效考核笼罩下的索尼看了十一年时间。
笔者很想知道,这十一年时间他在干吗?先不说其相关的论证是否合理,最简单的一个道理,作为索尼的常务董事,凭着多年经验或者对索尼负责任的态度,为什么没有坚持否定绩效考核而努力?为什么在未能改变索尼决策的前提下,还在喋喋不休?
换作是我,对于上级或者上级组织的决策,在没有正式定论之前,我可能会提出我个人的想法。但是,一旦定论,我会坚决执行,因为我的职责就是根据公司授权的上级领导指示去开展工作。如同我要求下属按照我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一样。
“部分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个对于管理,对于绩效认知极其门外汉的典型,甚至到现在许多所谓的HR也还在说。绩效,如果是为了追求量化,甚至还在统计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难道不是典型的为了考核而绩效?
当然,在这一点上不赞同去评论天外伺郎先生本人的过失,因为他不是做绩效管理的专家,也没有人让他成为专家。我想,更多责任应该追究索尼绩效体系推行者。因为,推行者才是索尼在绩效体系方面的专家。也许,很多人会问,到底绩效该怎么做?应一句笼统的话来说,把绩效管理的思想融入管理体系当中去做。因为绩效管理从管理中来,自然应该回到管理中去。
“当索尼在绩效统计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句话用在高度自动化作业的日本企业当中,尤其是经历六十年成长的索尼,我个人表示怀疑。曾经盛行绩效管理的美国时代,戴明的质量管理在日本风生水起并且卓有成效。对于索尼自身业务模式下的业务流程、职责划分、作业标准,应该都相当明确,“扎实和细致的工作也不应该被忽视”。如果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统计,加上业务体系对绩效的抵触、反感,我推断索尼当时做出来的绩效体系并非服务的是索尼的管理(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业务模式下的企业绩效考核方案不详述,因为涉及到业务模式梳理、组织职能划分与岗位职责整合、组织目标分解与岗位作业目标制定,体系太庞大)。
“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员工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这句话是天外伺郎先生的看法。也许,是索尼当时薪酬体系的真实写照!如果“当索尼在绩效统计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是实际情况,那么业务成果的完全统计是不是代表不完全成熟?统计的业务成果不能代表员工的真实业绩,核算的金钱报酬和产出匹配的程度,我想更值得怀疑了。
由此,个人产生另外一个疑问:天外伺郎先生反复强调的团队精神,为何在薪酬体系中没有体现?最起码,个人绩效除开与个人业绩达成相关外,还得有一部分与整个团队业绩达成情况相关。如果“员工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那么是不是员工也可以为了拿到更多绩效报酬而工作?如果把员工的工作与公司经营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不是绩效毁了索尼,那么是什么?
天外伺郎先生曾经无比怀念“激情集团”时代创造的奇迹,如同沉湎大学时代的清纯恋情。时代变了,需求发生变化。感受美好恋情的小姑娘已经开始考虑谈婚论嫁,为何还一直向人家阐述爱情的纯真美好?
我想,更让人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索尼不能一直激发员工的激情?现代企业领导者,都希望员工人人都能为企业忠诚、敬业服务,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可是有谁考虑了企业应当打造什么样的环境让员工忠诚、敬业,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能凝聚成一个家?回归主题。
近两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以实现社会责任、回报股东为价值导向的企业经营绩效目标通过不断的PDCA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经验谁去总结?曾经尝试过提出基于MOO(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下的业务模式调整、组织变革及职能划分、组织目标贯彻执行与管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概念,希望“奇迹创造”的背后,我们更能明了“激情集团”的前世今生,能对企业未来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下的经营决策制定提供参考。现代企业的浪费,个人认为不是人才的浪费,而是企业管理经验的浪费。
索尼的绩效给天外伺郎先生的感受是“引进大量人力物力的评价体制”,对于这句话的解读,我个人认为是绩效管理体系的一个误区,反映当时索尼绩效体系建设推行者陷入方法论的深入研究,而忽视了当时索尼需要的管理导向。并不是说方法论的深究不重要,而是得看企业管理在某个领域或环节的深入程度需要什么样的方法论匹配,由此需要制定什么样的考核方案来推动管理的执行。所以,建议绩效管理从业者深入业务了解公司、领导、管理者的规划部署和工作思路。领导者需要专业,但是更需要专业融入管理思路并且能让下级通晓。
“干别人不干的事情,这种追求独自开发的精神,恐怕不符合今天只看收益的企业管理理论。索尼当时如果采用和其他公司一样的技术,立刻就可以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当初也许就不会有破产的担心了。”我想,天外伺郎先生对于索尼破产担心的根源总结于曾经的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如今,索尼采取了极为‘合理的’经营方针。不是自己开发新技术,而是同三星公司合作,建立了液晶显示屏制造公司。由这家合资公司提供零部件生产的液晶电视机‘BRAVIA’非常畅销,从而使索尼公司暂时摆脱了困境。但对于我这个熟悉索尼成长史的人来说,总不免有一种怀旧感,因为索尼现在基础开发能力方面,与井深大时代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今天的索尼为避免危机采取了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这段话中体现得更为深刻。为何标题却注入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不得而知。也许,绩效管理体系的推行手段需柔和,不然对于绩效管理从业者来说很容易引火上身。开个玩笑,勿怪!
天外伺郎先生认为毁了索尼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于高层管理者。“今天的索尼已经没有了向新目标挑战的‘体力’,同时也失去了把新技术拿出来让社会检验的胆识。在导致索尼受挫的几个因素中,公司最高领导人的态度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
“过去人们都把索尼称为‘21世纪型企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进入21世纪后,索尼反而退化成了‘20世纪型企业’。我殷切希望索尼能重现往日辉煌”。抛开专业上的认知分歧,个人对于天外伺郎先生很崇敬,以企业辉煌为荣衰退为耻、以企业发展为己任,很少有人能有这样高度的组织荣誉感了。这个方面,可以作为许多人的榜样,我自然是其中一员。
“过去人们都把绩效管理看作战略落地的工具,看作贯彻企业文化的载体,看作员工激励的有效手段。但是,现在看到的更多是人们评论它制约战略实现、破坏企业文化、对员工有负面影响。因此,我殷切希望绩效管理能展现它应有的辉煌”。只是,绩效管理不是人人都能做,做不了、做不好,也许是做的人有问题。毕竟,经历几十年论证的方法论依然受企业推崇,已经说明它的优越性。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华 恒 智 信 点 评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是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先生撰写的,文章作者采访了许多索尼退居二线的老员工,根据他们的检讨和反思,总结出一个观点——索尼公司的“激情集团”、“挑战精神”、“团队精神”集体消失的罪魁祸首是“绩效主义”。文章一经发出,引起了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关注和反思。
华恒智信分析员认为,对于天外伺郎先生所提出的“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这一观点,其观点的正确与否尚且需要进一步探讨,但是绩效管理的确在索尼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那么企业的绩效管理之所以不能获得成效的原因在何处呢?华恒智信分析员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企业战略导向的问题。企业的战略描述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然而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缺乏对于管理经验的总结,也就是说企业在某方面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何处不得而知,缺乏了一些战略制定的参考依据。当前,很多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一是缺乏对于战略管理的认识,二是战略定位不得当,三是战略落实和控制缺乏力度。换言之,很多企业在战略制定方面就有问题。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落地的工具,战略的导向性决定了绩效管理的导向性,战略的错误很可能导致绩效管理的错误。
第二,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问题。在企业战略没有问题的情况下,绩效管理的推动者如何设计绩效管理体系同样是绩效管理能否有效的关键因素。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问题,一方面涉及到企业应不应该进行绩效管理,另一方面是企业怎样设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一般用于解决企业中的三大问题,一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二是解决企业“平均主义”的问题,三是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如果企业存在以上三方面的需求,都可以通过绩效管理的方式进行改善和缓解。而企业在设计绩效管理体系时,应该注意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组织的流程问题。索尼在引入绩效管理系统时,并没有综合考虑企业的战略和文化,绩效管理推行过程中衍生出的“绩效主义”冲击了索尼原本的文化体系,使索尼的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下降。 
第三,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问题。当前绩效管理实施一般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企业员工和管理者对于绩效管理体系的错误理解(比如,有些员工会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给自己“找茬”等),二是绩效管理执行力度不够,三是绩效管理配套的制度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向企业的各级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明确相关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数据记录系统、薪酬制度、晋升机制等的配合)。



  • 上一篇:海尔OEC绩效管理体系
  • 下一篇:“活到老学到老”——上海大众高绩效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