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海尔企业战略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整合
发布时间:2014-07-01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相互影响、彼此依赖的关系,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相配合,有利于帮助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组织优势,促进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配合着企业发展战略的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海尔又是如何做到的?
|
【关键词】企业战略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家电行业 跨国公司
海尔概况:企业战略发展三阶段
海尔的发展很快,但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企业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转移的阶段性连接,旧的战略不断地、不失时机地被新的战略替代,这样可能使企业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赢得长期、持续的发展。海尔的成功也正在于这种战略更替和鞋移的成功,在于它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以新的战略替代旧战略,顺利实现不同阶段上的战略转移。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在“要做就做最好的”的战略理念指引下,专注于冰箱专业化生产过程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阶段,即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经营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战略扩张。
第三阶段,为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以后),实施以创国际名稗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其基本战略理念就是“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
在“走国际化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目前,海尔的国际化经营已驶入快车道,成为世界级的供应商,挤身于世界冰箱生产十强行列,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美誉。
“OEC管理”:与名牌战略相契合的人力资源战略
1985年5月,受命于危难的青岛电冰箱厂长张瑞敏,面临的市场形势是严峻的。当时海尔在规模、品牌方面都是绝对的劣势,靠什么在市场上挣得一席之地呢?只能靠质量。于是,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于是也就有了产品质量的“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办法,达到用户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诉的要求。从理念的提出到员工接受、认同,最后变成自动遵循的原则和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正是由于过去许多职工不能真正理解,更难以自觉接受质量理念,所以产品质量不稳定,客户投诉不断。张瑞敏强烈意识到:理念问题解决不了,靠事后检验,是不可能提高质量的。于是有了张瑞敏果断推出“砸冰箱”事件。
1989年起,海尔正式实施“OEC管理法”。所谓OEC即Overall(全方位)、Every(每人、每天、每件事)、Control & Clear(控制和清理),总结起来叫“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今天的事情今天一定要把它做完,今天的事情比昨天要有提高,每天都有提高。举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如果你每天把一元钱存到银行里去,银行给你的利息是复利而不是单利,而这个利率是1%,每天都是昨天的1%的话,那么,这一元钱大约在70天后连本带利取出来的时候就是2倍,也就是说如果每天的工作都比昨天提高1%,70天就会提高1倍。当时,海尔首先建立了质量价值券考核制度,员工收入实行质量否决制,要求员工不但要干出一台,而且要干好一台产品;其次,考核重点是遵章守法,凡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是摆样子,而是建立一项就执行一项、考核一项、兑现一项;最后,分配制度主要同质量挂钩,谁出现质量问题,就按考核规定扣谁的工资。这种做法从人力资源管理层面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名牌战略的实施。
“挑战自我”:与多元化战略相契合的人力资源战略
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人都应成为创新的主体。为配合实施多元化的企业发展战略,海尔提出“挑战满足感、经营自我、挑战自我”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念,设计了把“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化”的市场链机制。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内部、外部有两个市场,内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员工的需求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外部市场就是怎样提高美誉度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海尔内部,“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每个人都有目己的市场,都有一个需要对自己的市场负责的主体;每位员工最主要的不是对他的上级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他的市场、他的客户(下道工序)负责。
每个人的工作都要或多或少地占用企业的资源,企业将相应资源提供给相关员工作为“负债”,将外部市场效应内部化后,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追求达到最好的效益,所以你必须通过经营使资源增值。如果达不到,就等于浪费了企业给你提供的资源,你就应该自己掏钱赔付,这就是“经营自我、负债经营”观念。通过“负债经营”,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每个员工都通过“赛跑”来看是否有能力通过竞争上岗来追求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实现经营自我、不断战胜自我、战胜满足感、超越自我的境界。这样,技术和管理工作天天坚持不懈地往前做,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从这个基础上再发展,这就是把“外部市场竞争效应内部化”的市场链机制。
相应地,多元化阶段的薪酬制度由原来的4种模式完善规范到13种模式,实行分层、分类的多种薪酬制度和灵活的分配形式。科技人员实行科研承包制,营销人员实行年薪制和提成工资制,生产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辅助人员则实行薪点工资制。海尔工资分档次发放,岗位工资标准不超过青岛市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岗位工资+国家补贴=工资总额。取消月奖金制,年终奖金不超过两个月的工资。科研和销售人员实行工效挂钩,科研人员按市场效益和科研成果进行奖励,销售人员如果是外聘的推销员,收入和推销成果完全挂钩。
在工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海尔一直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个岗仿、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科学的测评,计点到位,绩效联酬。每位员工都有一张“三E卡”,劳动一天,员工就可根据当天的产量、质量、物耗、工艺等9大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计算当日的工资,即所谓“员工自己能报价,管理人员则根据目标分解为:年度目标、月度目标和日清目标,计算出当月的应得工资。人人的工资都公开透明,只按效果,不论资历,由“同岗同酬”转变为“同效同酬,在海尔,高素质、高技能获得报酬,人才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真正体现,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国际化的人”:与国际化战略相契合的人力资源战略
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化的新经济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新时期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则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要求,为企业提供和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海尔根据“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理念,推出“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大量案例,构造“人才自荐与储备系统”、“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末位淘汰”、“四级动态考核”和“多元化的工资福利激励”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为此,海尔在新时期力求做到:首先使形式和目标相一致。SST是市场链的形式,而市场链的目标是创市场美誉度、赢得用户的心,市场链的形式要能够为目标服务。其次把工作指标合理地分解到每个人的每一天,真正地落实下去。指标的合理性必须有基础工作,数据的真实性是关键,激励的公正性是保证;目标是合理的,数据也是真实的,但两者结合起来,到底应该奖多少、罚多少,事先应该有明确规定这要做得非常详细。
张瑞敏认为,实行“市场链”重在员工参与、即时激励。要让员工非常愿意参与这个活动,感到对自己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不是被动地接受激励而是主动创新。要创造体现个人价值的氛围,让每一个员工参与,包括改革方案讨论,必须在有方案的前提下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目标体系、考核体系、激励体系必须要与员工沟通,在沟通的前提下参与竞争。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华 恒 智 信 点 评
海尔集团将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优化整合做得可谓珠联璧合,紧跟着每一步的企业发展战略都制定了相配合的人力资源战略部署,其卓有成效的实施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必须相匹配,其制定需要在企业远景的指导下,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思考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二者的相互匹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定位。
人力资源战略包括组织文化、员工来源、晋升阶梯、工作描述、培训内容、薪酬公平原则、基础薪酬等内容,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需要明确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不足,在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招人、育人、用人和留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在构建人力资源战略中,尤其要注意从传统的人事管理中脱离出来,转变人才观念,真正将人力视为资本,以人为本,树立建设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意识,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评价和激励等方面,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