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
中兴通讯:构建立体式学习生态圈
发布时间:2015-07-13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中兴通讯作为一家成长迅速的企业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在人才培养方面,十年来脚踏实地,开拓出了实用性和创新型兼具的一系列有代表性的项目。
|
【关键词】 中兴通讯 人才培养 学习生态圈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兴通讯十年来脚踏实地,开拓出了实用性和创新型兼具的一系列有代表性的项目。
Z-BLUE:点燃蓝色领导力
早在1998年,中兴通讯就开始举办高层管理干部研讨班。从2001年开始,中兴通讯每年举办一次全体管理干部参加的读书班。持续12年的读书班开展了高层研讨、中层干部读书班、新任干部培养、孵化营干部培养等多级培养,支持公司战略制定、业务发展、战略落地。其中,高层研讨着眼于公司战略制定,中层读书班聚焦于培养未来的具有高效经营、全球思维、跨部门协调的领导人,新任干部要实现自我认知、角色转换和领导力加速提高,而后备干部的培养目标则是时刻准备接受公司的任命,走上管理岗位。
2013年,中兴通讯面临经营转型,“聚焦、提效、创新”成了年度经营主题。培养能够带领各级组织实现经营转型、业绩提升和战略拓展的管理干部,是公司领导力发展的新使命。中兴通讯学院和组织文化部联手打造的“中兴通讯蓝色领导力发展体系”(以下简称Z-BLUE)应势而生。
Training:激发全员职业力
在培训界有一个众所周知的“70-20-10”法则,这一理论说明单一的集中面授培训方式效果不佳。传统的、点对点的、以培训班为载体输出业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不能体现企业大学的价值,需要从内容选择、培养手段、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内容选择战略化
在内容的选择上,与公司企业发展部和公司能力配置部门深入配合,明确培训发展工作与公司整体运营的关系。
首先分析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要求,根据岗位任职标准和能力配置模型,明确岗位能力要求;根据岗位能力要求,采用试题库和360度测评工具,对员工的能力状况进行测评,找出关键人群和能力差距,确定能力提升需求;再根据能力提升需要,设计满足提升需要的学习项目,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学习项目;最后对培训绩效采用主观和客观形式进行测评,根据优胜劣汰规则匹配相应岗位任用,从而建立能力提升动机,实现能力对绩效达成的促进作用。
职业培养前期化
入职前,按照公司校园招聘基本要求,通过测评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等培养项目,选拔优秀学员进入预选人才库。设计包含中兴企业文化准军事化集中培训、职业素质公开课、办公技巧网络课堂、技术培训、岗位带徒等内容的学习地图,并通过制定新员工转正标准而将各阶段学习效果测评得以有效运用。通过运营建立朋友圈、E问平台、公众微信、APPStore等方式,将碎片化学习内容推送到学员指尖的方式,帮助学员完成做中学的非正式学习。
对于在岗位员工培训,通过通用职业力测评,找到胜任力差距,制定基于员工通用素质模型和成长阶梯的职业素质学习学分计划,通过公开课和网上课堂实施。
E系列:“云”中的学习生态圈
中兴通讯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员工多为“知识型员工”,这种特点的员工群体对学习的要求更高,而现实的条件却很难满足。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给学习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学院期望充分利用新技术,通过平台开发、知识运营,构建“乐学乐享”的社区化、生态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员工持续的学习需求。
e-Learning的十四年
中兴通讯e-Learning系统自1999年建设至今已经有14个年头了。这14年里,有不少值得记住的年份和事件——
2003年,中兴通讯学院正式成立,就提出了“让员工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的理念,并自主研发了“中兴E学”,承担公司的全部在线学习系统管理功能。
2005年,学院成立多媒体课程设计开发团队,为业务部门提供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支持工作。目前已有4000多门多媒体课程。
2008年,在全球26处部署服务器,实现对“中兴E学”网络的有力支撑,确保140多个国家的员工均可实现快速访问,并采用离线和咨询的不同支持方式应对不同国家的网络速度。
2011年,学院全新开发问答平台“中兴E问”,打造中兴内部的“百度知道”。
2013年,将再次整合“中兴share”平台,实现微博、博客、圈子等学习社区功能,在公司范围内营造“社会化学习”的氛围。同时,运营团队借助微博、移动APP等社交工具,向员工推送碎片化的知识,帮助员工管理碎片化时间。
“中兴E学”自动推送
“中兴E学”针对中兴通讯内部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学习发展需求,集成了点播学习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在线评估系统等功能模块,实现知识与学习的一站式、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中兴E学”的课程体系设计主线为“任职资格课程”,辅以“专题”“公开课”等资源,多种自主学习资源和模式可供员工选择。目前系统上线任职课程4000余门,覆盖公司600多个职位,关键职位课程覆盖率实现100%。任职课程由系统根据员工的职位信息、级别,自动推送到员工的桌面,员工可以清晰地了解个人的学习发展和能力提升路径。
打造“学习生态圈”
员工学习动力不足是个常见的问题,培训管理者一般会采取行政强制、金钱奖励、考核挂钩等方法,但效果不佳,甚至会伤害原有的学习积极性。中兴通讯尝试采用学分制、积分制打造“学习生态圈”,把员工学习、绩效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驱动力的问题。
中兴通讯学院基于web2.0技术搭建的SNS社区化学习平台,集中了微博、博客、圈子、IM、问答平台、导师社区、文库等功能模块,建设了一个无处不在的交流分享平台,通过“搜”“问”“享”的非正式学习,解决员工实际工作问题的同时,让知识自动产生,让问题在系统中自动得到解决。
同时,公司的大量隐性知识也转化为了显性知识。特别是“中兴E问”这个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大大激发了员工求知和分享的热情,帮助公司有效实现知识显性化。公司内部有句话: 公司外的事情上“百度”,公司内的事情上“E问”。
有了好的硬件平台,还需良好的运营,这才能把效果发挥到极致。中兴通讯学院在“知识运营”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尝试,如开设“网络公开课”、开展“职业宝典微课设计大赛”、在“中兴E秀”上建立运营类学习圈等。目前,“中兴E秀”运营的专业学习类的圈子有300多个。学院本身也通过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定期向员工推送学习发展相关信息和资源。这些方式的综合运用,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学习热情。
培养手段多样化
职业力发展项目组致力研究各种专业的学习方法和工具,在在线学习平台、项目质量监督机制、项目考核机制的支撑下,根据公司招聘要求、战略经营要求,以及职业力素质模型和职位进阶要求,选择合适测评方法,设计专业的学习方案,达到员工职业力岗位胜任要求。
在项目设计中,通常会采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比如集中培训、远程学习、实战演练、行动学习、微学习、以师带徒等。
此外,对于新员工的培养,学院与HR团队密切配合,采用三级培养模式:
公司级培训由学院负责,重点是全员企业文化和通用职业力培训;领域级由HR团队培训经理负责,主要是本领域所需要的通用专业能力培训;部门级由部门培训主管负责,关注与岗位密切相关技能培训以及岗位的以师带徒。师带徒的培养方式中,新员工一入职就指定师傅,对师傅和徒弟之间的互动会在e学网络明确反馈。
课程设计专业化
主要采用ILEARN模型设计开发,即情景导入、学习核心概念、情景练习,并将学习方法论进行反复练习,同时启发思考不足,最后能落实在学员的实际工作中。
案例教学的素材来源于企业经营实践的真实故事,着重展示并提炼故事中的成功方法,完成经验积累;通过反思案例,探索新的解决方法,并挖掘案例背后可以复制的规律;最终,在加工完成的案例基础上,增加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探讨课堂,完成成功案例的传播。
Z-BLUE点亮领导力
Z-BLUE中的“Z”是中兴通讯英文名称ZTE的首字母,“BLUE”是中兴通讯LOGO的颜色。以Z-BLUE作为中兴通讯领导力发展体系的总称,承载着公司沉稳、坚毅的文化内涵,意味着领导者所肩负的责任和价值,有着鲜明的企业辨识度。
Z-BLUE体系下的三个干部培养项目以“深蓝”“火蓝”和“蔚蓝”命名,分别对应二层后备干部、三层后备干部和四层后备干部培训。该项目的系统性、实践性、挑战性、定制化的特点使项目实施顺利,效果明显。
“立体式”育才
在培养之前,对学员及其直属二层领导进行180度访谈,了解他们期望和应该提升能力。结合访谈信息和领导梯队所对应的能力素质要求,中兴通讯学院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培养内容。
为了给学员全方位的发展支持,该项目采用了立体式后备干部培养方式。围绕培养对象能力提升,在6——12个月的培养期中,配以导师辅导、布置挑战性任务、集中学习等获得必备知识;各类测评将提供发展性反馈;建立学习圈进行分享和研讨,而在线课程和APP会提供碎片化的学习内容。
在“火蓝计划”中首次推行的导师辅导获得了学员和导师的欢迎。具体做法是:组织培养对象和公司高管(EVP和SVP)进行双向选择,并鼓励双方跨领域结对。最终,每位高管领导匹配1——3名后备干部作为辅导对象。跨领域的导师匹配,使培养对象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工作领域,也使导师有机会深入了解自身管辖范围之外的经营状况;跨层级的导师设置,使得培养对象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以更广阔的的视角在观察和思考问题。
在传统的培训环节,学院也进行了创新。以“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课程为例,邀请公司内部主导创新的负责人和投资机构的专家,分别从公司内部视角来给学员介绍公司的创新战略、方向和创新项目,以及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探讨怎样是投资方眼中的好项目。对于同一个主题,学员从不同的方面获取信息、进行思考,视野和思维都得以开阔。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来源:网络素材整理
华 恒 智 信 点 评
快速成长的企业,人才会迅速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业务规模在迅速扩张,各个部门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收集到的人才往往数量不足而且很多人才在引进之后并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需求需要经历一段磨合期,所以在这个时候企业自身人才的培养与保留愈发显得重要。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保障其发展的重要前提。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呢?
华恒智信的顾问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认为,企业构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确企业的人才培养的目的。这里包括对企业当前自身需求的和未来发展战略规划需求两种认识。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企业的发展,所以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应该围绕着实际需求和战略愿景这两个中心点进行。
其次,需要清晰人才成长脉络。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员工该如何成长?这是进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时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企业需要结合发展战略设计科学合理的员工职业生涯晋升路径。
第三,需要精确的职业能力测评。只有精确地把握员工的职业能力素养水平才能弄明白员工的成长所处的阶段,这样企业才能够根据员工或管理者的不同发展阶段,给予不同指导和相对应的个性化培训。员工进入企业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融入期——学习期——提升期——成熟期,只有精确定位每一个员工所处的阶段,设计适合的培训课程才能促进人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