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跟酒到底有没有关系?
发布时间:2016-07-22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酒业再谈“一带一路”,向后还是向前?
7月12日,由贵州省政府主办并组织的2016“多彩贵州风•黔酒中国行”宣传推介活动在兰州首场举行。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首站定位于“新丝绸之路”的隘口兰州,就是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中央不断细化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大措施。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慕德贵则表示,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真诚希望贵州与甘肃以酒为媒,共同开辟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途径,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方面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无独有偶,13日,五粮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走进深圳,定位于开拓、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表示,借助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战略,在深圳“前海后陆”自贸区全新战略格局的核心引领作用下,五粮液将以始终如一的昂扬斗志与开创精神,主动走向世界,让“五粮酿造”全球飘香。而东盟经贸促进会会长黄海波对五粮液此举也极为欢迎和赞赏,他希望像五粮液这样优秀的民族企业能够参与到与东盟国家企业间的投资与合作中来,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贡献一份力量,也希望五粮液在民族产业复兴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寄希望于“一带一路”国策加快国际化进程,是近两年来酒类企业较为普遍的愿望。大抵和酒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有过一些巅峰时刻,而希望在新时期能够辉煌再现。“一带一路”国策为中国企业和民族品牌打造了与祖国一起创建通衢大道、合力对话世界的平台。但酒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究竟有过哪些辉煌彪炳史策?在“一带一路”国策上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实实在在发挥哪些能量,而不是贴个时髦的标签,抑或为品牌的历史长度找一段牵强的文字。确实需要酒业人士认真思量,求真务实,科学决策,才能最大限度借力实现业绩增长和品牌增值。
然而翻阅史册发现,酒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史实见于史册者少,即使在盛产名酒的四川,有一条畅通千余年的茶马古道,曾经深度影响过川黔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人口迁徙,但茶马古道的史料中与酒有关的笔墨却不多,与中国正史记载的酒业实况显然不符。大抵酒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微妙、敏感且略显尴尬的地位,即使在商贸领域,也只能默默无闻地做一个无名的英雄。倒是晋商史料上有不少关于晋汾的记载,而且有专门经营晋汾的商帮,但关于汾酒酿艺传播的史料反而更多,而商帮传播汾酒酿艺的主要动机,则与乡愁相关,大概跟今天的白酒在国外主要由华人消费相似。
所以,白酒借力“一带一路”,核心点应当聚焦于以华人为主体的消费群体,让华人的生活方式影响市场消费,扎根民间行动拓展销售渠道,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至于以金融资本的方式互通互融,也不失为资源整合的方式。
谁才是适合经营酒业的人?
7月11日,深圳前海班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陕西省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收购协议,前海公司出资约5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太白酒业公司,此举意味着华泽集团将全部交出“陕西太白”股权。2009年,华泽集团出资9498.6万元,控股太白酒业51%的股权。细算起来,华泽经营“陕西太白”7年不算亏本,但对于一家致力于打造酒业第一航母和生态圈的酒类巨擘而言,华泽集团此举确实令人感到意外。
华泽集团是最早向上游产业链延伸的国内酒商,也是并购酒类生产企业最多的酒商,从2001年到2009年,先后并购多家名优酒厂,旗下15家酒厂,还与酩悦轩尼诗共同成立酩悦轩尼诗香格里拉(德钦)葡萄酒有限公司。拥有9件中国驰名商标和4件中华老字号商标。这等规模在国内“没有之一”,在国际上也屈指可数。
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对外回应称,这是将太白交给更适合的人,并例举了深圳前海班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更适合”的主要原因:一是其股东都是陕西人,对太白的企业文化更了解,更有情怀;二是其有做酒的经验,在当地也有成功案例。
吴向东及其华泽集团以成功运营金六福品牌而闻名,收购名优酒厂后也不乏成功案例,无论从专业性、市场资源还是资本力量来看,本应是"陕西太白"最适合的人,而且7年前也被业内外寄予厚望。但如今连吴向东本人也提及“更适合的人”,不禁让人心生疑惑: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适合酒业经营的人?继而浮想,酒业正处产业调整期,真正对未来市场有清晰判断的人是谁?且有战略定力的人又是谁?那些迫切进入和急于逃脱酒业的业外资本,他们的抉择究竟是福,还是祸?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