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以色列医疗创新:“小”创意改变大健康

发布时间:2018-02-07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以色列人均寿命达82.5岁,在全球排名第七,高于大多数欧美国家。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用于医疗健康的经费只占其GDP的7.4%。而人均寿命为79.3岁的美国,用于医疗的费用却占了GDP的18%。
“我们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必须找到更高效的方法。”以色列大使馆经济处参赞马海毅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说。
2018年1月22日,以色列大使馆商务处联合京东方举办了“中国-以色列慢性病医疗创新健康”会议,这是前者第三次举办中以医疗交流峰会。2016年马海毅选定的主题是老年护理,2017年的主题是紧急医疗服务,今年是慢性病。“这些都是中国密切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以色列进行了大量探索的领域。”
在此次创新论坛上,共有12家专注慢性病创新诊疗技术的以色列企业分享其产品和理念,涵盖了慢性病诊断、治疗和护理的各个方面。在如此琳琅满目的创新技术背后,是一个良好的医疗创新生态。
政府是创新的最大投资者
以色列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医疗创新和创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据马海毅介绍,创业公司可以从以色列政府以很低的利息甚至无息贷款,贷款额度最高可达公司所需资金的95%。虽然政府会对贷款的使用进行审单,但如果创业公司最终破产,这笔钱甚至可以不还。实际上,创业公司还回来的贷款,以色列政府也不会就此“收进口袋”,而是用于资助更多的创业公司。
以色列政府的账是这样算的:创业公司可以制造就业,让更多的人有工作,而企业和这些人的税款可以抵消政府对创业公司的贷款。
“由于资本的进入,现在很多创业公司都不缺钱了,”马海毅告诉健康界,“因此政府的贷款大部分是在资本不愿意进入的阶段进入,例如风险较高的天使轮等。”如此一来,只要有人想创业,不管在哪个阶段,都不用考虑钱的问题。
除了政府的鼓励之外,以色列的很多医院都有创新孵化器。马海毅介绍,每个医院创新孵化器的运作机制不尽相同,有的医院只给企业提供场地,有的则可以和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并在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政府鼓励、资本参与和医院的支持,为以色列的医疗创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创新:从小处着眼
健康界发现,此次进行技术展示的12家以色列企业带来的都是小而精的技术产品,例如帮助糖尿病患者伤口恢复的药品、辅助养老院移动患者的小型装置等。这一点也得到了马海毅的证实,“以色列的技术创新侧重‘小’的技术,很少有工作做MRI这样的大设备。”
不仅如此,以色列的医疗技术创新还具有连续性。“通常的技术创新是在已有技术上进行的,探索如何让现有技术更有效、更高效。”马海毅告诉健康界,以色列很少有公司去竞争规模,大都是在竞争解决方案,争相开发可以让医疗更简单的技术。
以色列索罗卡·本古里安大学医学研究所创始董事兼索罗卡大学医学中心研究机构负责人维克多·诺瓦克在演讲中提到,数据是慢性病诊疗创新的一个关键,虽然现在人人都在讨论大数据,但未必都会使用。
“有数据不等于就有推理,更多的数据还可能意味着更多的错误数据。”维克多在演讲中指出。他建议,在创新过程中加入医生,同时从关注某一名患者转变为关注某一种症状或病情。虽然只是小小的转变,却可以保证产品符合医生的使用,同时让更多患者受益。
支招中国医改:给诊所更多支持
已在中国工作和生活3年的马海毅对中国的医疗系统也有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要改善中国当前的医疗状况有两件事需要解决:1. 建立起公众对诊所的信任;2. 改变诊所和医院之间的关系。
据他介绍,在以色列,人们很少去医院,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去诊所。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诊所和医院的医生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别,“你在诊所也能遇到专家,而且还更方便”。“在中国,优秀的医学毕业生都会选择医院而非诊所,这是人们对诊所不信任的关键。”马海毅认为要想改善这种情况,首先要从政策上进行引导,让在诊所工作的医生得到更多的报酬和尊重。
诊所和医院关系的转变是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关键。马海毅说:“诊所和医院永远不是竞争的关系,二者需要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对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来说,改变需要时间。”马海毅说,“可以先进行局部试点,然后慢慢扩大。因为一个地区发生改变之后,其他的地区很快就会自发地赶上来。”
随着中国医改的深入,马海毅认为中国和以色列在医疗领域的合作空间还很大,他也希望能够给中以双方的医疗企业搭建起合作的桥梁,帮助两国医疗事业共同发展。2018年4月26日,马海毅将在2018博鳌·健康界峰会主论坛——中国医学创新峰会上,就此和中国专家深入探讨。
来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