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建筑企业走得更远,四大市场定要找到突破点

发布时间:2017-04-05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建筑企业要想取得长期健康发展,就需要在原有业务基础上,面对发展潜在巨大的四个新市场进行突破,努力实现自身业务的变革。
2017年建筑市场分化将更加明显,一方面经济下行,传统项目数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伴随PPP合作方式大行其道和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进,将进一步挤压了传统项目数量,这也将导致传统建筑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况将更加明显。
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取得长期健康发展,就需要在原有业务基础上,面对发展潜在巨大的四个新市场进行突破,努力实现自身业务的变革。
一、PPP项目迎来爆发式增长
PPP项目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迄今为止,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的PPP项目数量达到了11000多个,投资总额达到13万亿多。至少还有16万亿在陆续申报。这其中,60%都是需要建筑企业牵头投资和承包。
中国建筑、中国交通等央企通过PPP项目合作模式已获得巨大收益,新签合同额屡创新高。
以龙元建设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PPP项目中也有不俗的表现,据悉,2016年,龙元明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中标PPP项目合计25个,中标金额320亿元,中标金额已超越传统建筑业务合同额。
注:龙元明城投资是2014年龙元建设成立全资子公司,作为龙元建设集团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PPP项目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的专业机构。
面对低迷的传统的建筑市场行情,参与PPP,是广大建筑企业必然的选择。然而,在已落地的2万多亿PPP美食中,绝大多数建筑企业,特别是民企和地方国企,还没有尝到PPP的滋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PPP认识不足,PPP与BT不同,操作比较复杂,学习与掌握PPP相关知识,做好知识储备,是建筑企业进入PPP市场很重要的条件。例如你需要掌握:
PPP项目如何参与?
如何不垫资、不拖欠?
政府不付钱怎么办?
如何挑选并承接靠谱的PPP项目?
如何不担保、不回购、不控股?
如何融资?
如何节税?
如何提高项目效益?
……
二、装配式建筑将是大势所趋
装配式建筑是大势所趋,这已是共识。国务院先后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和《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从顶层定调装配式建筑发展,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为了进一步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落实重点任务,强化保障措施,突出抓规划、抓标准、抓产业、抓队伍,促进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2017年3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以上政府层面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进政策与措施,不过从目前市场反映情况看,尚处于慢热过程,主要是由于装配式建筑生产成本投入较大和技术稳定性等因素导致,但有三点原因,决定装配式建筑终将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1、建筑产业现代化随着技术的稳定成熟,成本会进一步的降低。
2、人口红利的消失,60、70后老一代建筑工人随着年龄增长,退出建筑市场后,建筑业若不转型装配式建筑生产,将面临无工可用,同时企业的用工成本也将进一步提高。
3、经济发展理念的改变,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将加强资源保护,环境治理,以创新为第一发展动力,据统计建筑运行能耗+建造能耗合计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50%,政府必将通过提高相关资源价格的标杆进行调控,以减少总能耗,这样也势必导致建筑传统生产模式成本的上升。
传统生产方式的成本上升与装配式建筑生产的成本下降,这是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两者终将在某个时间点相遇,当工业现代化生产方式下的成本低于传统生产方式时,也是装配式建筑生产大面积取代建筑传统生产方式的时间点。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如果30%实施装配式技术,在未来10年将有2.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对广大建筑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综合管廊等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大
国务院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据专业人士预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为廊体和管线两部分,每公里廊体投资大约8000万元,入廊管线大约4000万元,每公里总造价约1.2亿元。
早在2015年8月1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四、国际市场将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伴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建筑企业可以在国际上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例如:叙得亚战后一旦开始重建,无论是基建工程还是房建工程,都很大的市场空间,叙利亚经济和外贸部长阿迪布·马雅莱赫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俄罗斯、中国和伊朗在重建方面有优先权。
来源:建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