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俞建华:基础设施的融资瓶颈始终存在

发布时间:2017-06-08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6月1日,第八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开幕。
据了解,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名业界精英与会,其中包括57名部长级官员,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32家国际金融机构高管,以及国际承包商协会、承包商、设备制造商、咨询服务机构、产业链服务供应商等630多家企业代表。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积极支持和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实际行动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东道国经济建设,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带去了资金、技术,增加了就业、税收,增强了东道国自主发展能力。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关注当地民生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欢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俞建华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国际基础设施合作,通过提供优惠贷款、专项贷款、设立专项合作基金等方式给予融资便利和支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我们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将面临广阔的机遇。”
当前世界各国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旺盛,但当前全球基础设施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在俞建华看来,首先,基础设施的融资瓶颈始终存在,一方面是每年高达上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是巨额的社会资本缺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政策环境和畅通渠道;其次,基础设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很多发展中国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彼此间交通建设规划、政策、标准衔接不畅,互联互通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足与运营效率不高同时并存。此外,有的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已明确,要继续投资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但许多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还远未符合实际需求。
针对当前国际基础设施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他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加强政府间合作,营造良好环境。基础设施国际合作需要有机制作为制度保证。目前中国已经和许多国家签署了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合作的协定与谅解备忘录,并建立了工作机制,定期交换意见,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重大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希望有关国家建立合作机制,使合作取得成效。同时,希望各国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基础设施国际合作,在人员出入境,税收、劳动方面提供便利化措施,坚持开放、透明、非歧视的原则,避免将经济问题泛政治化,从而提升合作的信心,保护投资者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第二,加强融资模式创新,解决资金缺口。大力推动BOT/PPP模式发展,以政府投资作为种子资金,给予必要的配套政策支持,吸引和带动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金融机构应当优化融资模式,加强产品创新,探讨灵活高效、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可通过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支持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也可开发项目所在国或区域内证券、债券市场,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降低基础设施投资风险。中国政府在进一步发挥好现有优惠贷款、专项贷款、各类基金等作用的同时,将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推动解决国际基础设施融资问题。
第三,加强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等领域的合作。未来基础设施的发展将不仅局限于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更要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低碳型、高效能、高品质、低污染的方向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业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分享成功的经验,促进共同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