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基础设施展望》发布海外掘金再加速
发布时间:2017-09-05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国际化正在成为建筑装饰行业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功让大批建筑装饰企业迈出国门。如今,《报告》的发布,将更多的机遇摆在了有拓展海外业务需求的建筑装饰企业面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装饰业海外发展战略再度升温,装饰行业“出海”再提速。
近日,20国集团(G20)旗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发布最新《全球基础设施展望》报告(下称《报告》),总结了全球50个国家以及7大板块(公路、电力、铁路、水资源、电信、港口、机场)的基础建设投资需求数据情况。
《报告》预计,2040年全球基建项目投资需求将增至97万亿美元,其中有一半需求来自亚洲地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按照目前形势分析,中国的基建投资将达到约26万亿美元,建筑装饰行业将持续利好。
全球基建总需求迫近100万亿美元
《报告》显示,为支持全球经济增长所需,2040年基建成本将达到94万亿美元。同时,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2030年前实现全世界家庭用水与用电的目标,还需要额外增加3.5万亿美元。因此,全球基建总需求将达到97万亿美元。
《报告》同时指出,到2040年,全球基建投资缺口为15万亿美元,相当于总需求的16%;为缩小全球基础建设支出差距,每年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将由目前GDP的3%增至3.5%。
按照目前的投资趋势,届时,97万亿美元中将有19%(约18万亿美元)无法获得投资。要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SDGs),需要依靠优质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按照目前的形势,要满足其中关于清洁水及电力的需求,投资力度还远远不够。
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球至少要投入3.5万亿美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供水、供电和环境卫生项目。
研究表明,为了满足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各国和各地区的基建投入要增加到GDP的3%至3.7%,这将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宝贵的发展机遇。
《报告》预计,按照目前的形势,未来全球基建投资的最大缺口(同时也是最大规模)将落在公路与电力之上。表格数据显示,道路工程的缺口为8万亿美元,占到全部基建缺口的一半,其后的电力工程投资缺口为2.9万亿美元。
中国基建需求最高全球基建总需求上升的背后,既有发展中国家的建设需求,又有老牌发达国家对既有设施的更新需求。
在50个国家中,美国的基建支出投资缺口最大,为3.8万亿美元;中国的基建需求最高,总需求约为28万亿美元,占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30%。
《报告》指出,按照目前形势,中国未来的基础建设投资将占GDP的4.8%,但根据投资需求,这一比例会上调至5.2%。
此外,《报告》还显示,204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25%,新增20亿人口;城市人口将增加46%,引发大量基建需求;亚洲将成为全球基建需求最大的地区,2040年将需要投入52万亿美元用于基建。
目前,虽然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但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没有跟上来,导致投资需求缺口高达15万亿美元,特别是在公路建设和电力能源方面需求较大。比如,澳大利亚近年来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要好于其他发达国家,但比实际需求仍有10%的缺口。从总体需求上看,澳大利亚在未来20年里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其中铁路需要投入650亿美元,港口需要投入560亿美元。
《报告》高度赞扬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战略布局和影响。《报告》预计,到2040年,中国在基建方面的投资将达到28万亿美元,实际需求可能达到30万亿美元。
建筑装饰行业“出海”再提速
国际化正在成为建筑装饰行业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功让大批建筑装饰企业迈出国门。如今,《报告》的发布,将更多的机遇摆在了有拓展海外业务需求的建筑装饰企业面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装饰业海外发展战略再度升温,装饰行业“出海”再提速。
随着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海外建筑装饰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势在必行,宏观环境为工程企业开拓提供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广阔。同样,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沿线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基建投资的需求不断被激发,这给国内建筑装饰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中国建筑装饰领军企业对于海外市场的认知和探索走在了行业的最前列。
日前,广田集团中标5.51亿元海外装修工程。广田集团表示,本次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有利于提高公司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工程市场,并不断强化公司海外发展战略,为公司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中标集团半年报也称,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呈稳定增长态势,加强了对海外市场的关注及对海外分公司的管理,保证了公司业务的稳定与增长。
长期来看,全球基建投资的机遇,将为建筑装饰行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利好的宏观环境。未来,建筑装饰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更加紧急,更加频繁。
来源:中华建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