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徐征:努力成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发布时间:2018-04-08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当人们对建工类企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地标建筑的工程承包商时,上海建工(3.700, -0.01, -0.27%)已悄然转型,发力于新的市场空间。“目前,设计咨询、城市更新、装配式建筑、园林绿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新兴业务的利润占到公司总利润的50%以上。”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建工要努力成为广受赞誉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新兴业务迅猛增长
作为中国建筑(8.510, -0.07, -0.82%)行业龙头企业,上海建工近年来一直大力推进“三全”战略,即:全国化发展、全产业链协同联动、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我们希望从传统的建筑土木施工上逐步拓展,在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瞄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大市场需求,让公司再上一个台阶。”徐征说,上海建工拥有颇为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完全可以在生态环保工程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有的市场空间。
据介绍,在污水和垃圾处理领域,上海建工承建了目前国内建设标准最高、工程规模最大、全地下式的上海泰和污水处理厂。在土壤修复领域,公司与英国排名第一的专业环境修复企业洛尔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已携手承建了上海桃浦智创城核心区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在综合管廊、涉水环保业务、海绵城市等领域,公司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顺利推进了大理洱海、阜阳城区水系、环巢湖生态修复等工程,在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过程中创新除臭技术。
徐征欣喜地告诉记者,几个新兴业务板块的增长与收益目前都非常健康。2017年度,仅园林绿化的新签合同额就突破百亿元,在建的生态保护修复业务合同造价超过250亿元。下一阶段,公司新兴业务重点将指向发挥投资、勘察、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继续参与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
据透露,上海建工将加大对节能环保和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发展环保技术装备。上月下旬,上海建工旗下公司与来自美国的卡万塔能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在垃圾焚烧发电、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其中设想共同开发中国境内市政固体废弃物处理市场,打造出防治环境污染的标杆产业园等。公司还将在国内城市主体功能区配套建设、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等领域,占据更多的制高点。与此同时,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郊野公园、城市湿地、水系治理和土壤修复等诸多领域将成为上海建工着力攻打的战场。
“新兴业务量虽然目前只占公司总业务量的15%到20%,但产生的利润已占到公司总利润的50%以上。”徐征与他的董事会期待着,新兴业务将成为上海建工所有业务板块中增长最快的一极。
建造“智慧建筑”
在建筑施工业务领域,上海建工传统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第一八佰伴、恒隆广场、东方商厦等一系列上海地标性建筑已进入改建与扩建周期,上海建工通过竞标拿下项目后,便逐一啃下了这些颇有施工难度的工程。徐征举例道,类似锦沧文华大酒店,地下一层改造为地下四层,技术难度非常高,但这正好可发挥上海建工富有核心技术能力的长处,整个更新改造颠覆了过去的施工模式,遵循“不停航、不停业、不封路、不拆迁”的理念,最终在工程的全过程服务、建设现场的管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达到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除了对城市原有建筑的更新改造,上海建工的“新作品”同样层出叠现。从世界上最高、最大的迪士尼城堡梦幻世界,到看起来简约但内部构造极端复杂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上海建工依托数字化技术打造的“智慧建筑”,不仅满足个性化设计,而且绿色智能,为上海打造了一张又一张的“城市名片”。
在数字化技术领域,上海建工不断拓展,基本形成了关于数字化技术和管理系统。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智慧建造平台,使建设过程实现全流程“数字化”。通过这个平台,建设者不仅可以通过三维的BIM模型了解建筑结构,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页、微信远程察看工地情况。整个施工过程进度、质量、安全、技术、商务、工程资料和人员管理,都可以在智慧平台上遥控实现。
徐征表示,在数字化运用的背后,是公司拥有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在国家发改委新近公布的2017年至2018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比中,上海建工名列全国第7位、上海第1位。据悉,上海建工近35000名员工中,有6200多名设计咨询人员,有超过1000名专门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徐征认为,“人,一定是第一生产力。”“能够掌握新一代智能、信息化技术的工人将是未来的主要力量。”
上海建工先后诞生了6位“上海工匠”,这个比例着实不低,可徐征说“还有上升空间”。
深耕“一带一路”
走出去,天地宽。
“‘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空间。”徐征说,通过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上海建工具备了到国际上参与竞争的能力,目前已在“一带一路”沿线设有6家地区公司,涉及近20个国家。
徐征表示,上海建工的国际业务可以用“一体两翼”来概括,以工程承包为主体,发展对外设计咨询和对外贸易。近年来,公司还在积极探索通过投资带动主业发展。
统计显示,2011年至2017年,上海建工的国际业务累计完成营业额535亿元,新签合同总额337亿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中,上海建工已在柬埔寨、尼泊尔、蒙古、马来西亚、印尼和东帝汶等12个国家开展业务,完成和在建的项目共有25个,完成了108亿元工程营业额,占近7年工程营业总额的35%。
上海建工的综合国际竞争力逐渐提升。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评选的全球250家最大工程承包商排名中,上海建工已连续7年跻身前20强。2017年,上海建工成为全球第九大工程承包商。
尽管海外业务已做大起来,但徐征对此颇为审慎:“在符合国家战略的前提下,我们作为上市公司将本着对全体股东负责任的态度,会选择政局基本稳定的国家或地区。从商业角度分析,保险的完整性、项目融资的可靠性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面向未来,徐征表示,上海建工将继续稳固诸如以柬埔寨为中心的东南亚市场、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为中心的加勒比地区市场、以萨摩亚为中心的南太市场、以美国-加拿大为中心的北美市场,通过属地化运营融入当地市场,以开放性的思维吸引国际化人才加盟,以更为卓越的国际竞争力走好国际化之路。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