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要钱还要命?失速中的网红玻璃栈道

发布时间:2019-11-04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近两年,在国内不建一座玻璃桥或是玻璃滑道的景区,已经是“落伍了”。
近两年,在国内不建一座玻璃桥或是玻璃滑道的景区,已经是“落伍了”。
游客们花了一笔并不算少的钱,去买了一次惊险刺激的体验,更有胆大者,敢于在栈道上逗留,拍下一段小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收获点赞——这一切,都基于相信景区在这样的设施上,做好了完备的安全保护。
CHAPTER 01  光速成为网红
2016年,张家界修建了全国第一个玻璃栈道。
这座全长536米的大型山谷悬索桥创下了当时多项玻璃桥的世界纪录,还上了外国媒体的版面。火爆时限定每天接待上线8000人,还需要提前预约,票价被黄牛炒高6倍。湖南省旅发委主任陈献春当时说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带来井喷式的游客增长,“相当于重新再造了一个武陵源和天门山”。
张家界玻璃栈道的大获成功,带来的是玻璃桥或玻璃滑道的“井喷”,光是“玻璃桥”在全国景区内就开了2300多个,玻璃滑道、玻璃漂流等项目还没统计进去。
而这一结合了刺激、冒险、新奇的新项目,对游客来说有惊人的吸引力,从而直接引爆了线上,成为“网红”。
在抖音上,一搜关键词“玻璃”,弹出来的播放量吓人:
排名第一的是“玻璃栈道”,共有2.7亿次播放,3.1w个视频;紧居其后的是“玻璃桥”也有上亿的播放量,1.8w个视频;玻璃滑道、玻璃漂流的播放量也很多。
仿佛只要冠上“玻璃”的名头,数据也差不到哪里去,而到了现实中,这些景区网红游乐项目也如同“会传染”一样,一开十,十开百。
玻璃栈道或玻璃滑道成为网红,似乎是一瞬间的事。
CHAPTER 02  失速遭遇危机
一辆开得太快的车,前方一旦发生危机,即使猛踩刹车,也需要很长的制动距离。光速成为网红的玻璃栈道,遭遇了失速危机。
引领风潮的张家界玻璃桥“云天渡”总投资额2.6亿元,参照国外安全标准,由中建六局施建,2016年8月投入使用。无论是从投入还是安全标准,都足够有保障。而后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玻璃栈道项目,又是否有这样的安全保障呢?
最近,不少玻璃桥景区因为安全事故频发被叫停,光在河北一省,5家景区的32处玻璃栈道类项目全部停运。
2016年9月,有游客在张家界玻璃栈道上被山体落石砸伤。2017年4月,多名游客在木兰胜天景区自山顶沿玻璃栈道下滑中发生事故,1人死亡。今年6月,广西平安县安怀镇佛子岭风景区的玻璃滑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1死6伤。据媒体报道,事发时游客坐在简易布质护垫上,戴着手套,从起点滑下垂直高度301米、全长260米的滑道。下雨开始导致滑道变滑,游客逐渐难以抓住护栏减速,下滑速度变快,最后有一名游客冲破钢化玻璃与护栏,飞到了离护栏7米多远处。
而这些事故背后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❶ 防护措施不到位。景区方面未提供合适的防护措施或减速工具。
❷ 景区人员没有接受培训。不少景区工作人员,甚至都没有经过严格专业的培训,在事故面前,根本没有解救游客的意识与能力。甚至在项目运营中,很多运营管理者,游客一多时就不检查了
❸ 游客缺乏安全意识。不少游客对于景区及工作人员过于相信,因此,在体验项目时只顾游玩,忽视了安全措施的自检。
❹ 项目粗糙。不规范的建设投资团队,没有明确设计标准。在复杂的山地地形中,在气候干燥处把滑道坡度设计得较陡,潮湿处放缓坡度,全靠经验判断,没有数据支撑。暴利,造成行业快速膨胀,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另外,赶工也会影响到玻璃观光项目的建设质量。
CHAPTER 03  一根易折的救命稻草
从景区前仆后继开设玻璃栈道、玻璃桥等项目,我们足以发现,景区们实在太缺乏吸引游客的点,而背上背负的营运压力又太大。
不少景区的困难主要来自两点:一是受到管委会体制或国企体制的束缚,市场活力不足;二是属地管理下,景区在前期建设当中,往往有的过度建设、过度举债的情况。营收不能支撑起沉重的信贷,因此景区都想通过二次消费项目来盈利。门票之外的其他二次消费项目包括餐饮、住宿以及其他游乐项目,也包括新晋网红玻璃观光项目。
自从“门票降价”以来,景区的收入眼看一落千丈,玻璃滑道、7D特效玻璃桥、玻璃栈道等新型网红游乐项目的出现,被景区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而这些“玻璃项目”,也的确很争气。
2017年12月24日,红崖谷景区对外开放了一条“全长488米,宽4米,桥面与地面垂直落差约218米”的玻璃吊桥,据景区介绍,红崖谷玻璃吊桥刷新了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创下的世界纪录,堪称目前“世界最长、跨径最大的悬空式玻璃吊桥”。
一时间,红崖谷景区风光无两。多家媒体对这家中国华北地区普通旅游度假景区创下的世界纪录进行了报道;景区日游客量高峰时达5000多人,而此前,“由于景区缺乏引发游客兴趣的旅游产品,日游客量只有千人左右”。
安徽芜湖的马仁奇峰,该景区十几年来十二万年客流量,玻璃栈道建成后,去年达到八十五万人,收入达1.3亿元;北京的石林峡景区,因为一个玻璃观景台(号称世界最大的钛合金飞碟玻璃观景台),年客流量从十几万增长到一百多万人;浙江的穿岩十九峰号称100米的栈道只有80米,但建成后一年的门票收入达到7000万。
如此的成功例子不胜枚举,而无数运营者们恰恰忘了,稻草,能救命,也易折。
在今年国庆长假的第一天,红崖谷景区的玻璃吊桥没有开放。下午五点半,平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两名在景区“蹲点”的工作人员“照常下班”。县政府要求他们,国庆期间,对吊桥的监管要继续加强,每日不断。
玻璃栈道类设施遭遇整改。
CHAPTER 04  不是末日,而是新生
去年三月以来,河北省多部门频繁发文,要求加强玻璃栈道类“高风险项目”(含玻璃栈道、玻璃吊桥、玻璃滑道、玻璃观景台等旅游设施)安全整治,并提出“四个一律”,即新建玻璃栈桥类项目一律停止核准备案;在建项目一律停建;未营业项目一律暂停开业;已营业项目一律停业整顿。
景区损失惨重,叫苦不迭。甚至有媒体发出“玻璃栈道将过气”的论调——游客对玻璃桥、玻璃滑道一次性消费居多,当全国景区都有该设施后,其热度必然会有所下降。
而对于专家们来说,这对于景区来说,并不是糟糕的“世界模式”,而是规范化的新生。
研究旅游业法律的李志轩建议说,玻璃桥、玻璃滑道可考虑列入特种设备管理,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由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原来的质监局)。“因为玻璃滑道与索道、电梯、游乐设施等功能相同。《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中有“等”字,有关部门可以对“等”做解释。”
北京联合大学副研究员杨彦锋则认为,文化和旅游部针对旅游业的特种设备,可能会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处来对行业进行规范。“玻璃栈道也是从刚开始的无序建设,到现在有了一定标准和办法,纳入正轨。目前来说,各种各样的景区的特种游乐项目也面临这样一个规范化的阶段。”他说。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国内景区经营体制要考虑混改或者直接引入民营经济;另一方面需要转变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做长远规划,比如引入优质度假型酒店、高科技体验、演艺及其他体验型项目,增加过夜率和二次消费。
整改后的玻璃栈道,才能成为真正的“网红”。
来源:迈点网
作者:ma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