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机械制造行业调研报告

一、 机械制造行业简介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属于支柱产业之一,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它占我国GDP的39%,占工业总产值的77.6%,其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职工的比例也相当大。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的情况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想在这样激烈的市场环境和行业背景的竞争下取胜,必然向传统机械制造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阻止“人才外流”,如何解决“技工荒”的老难题,如何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是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二、 机械制造行业特点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制造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制造过程和制造工艺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信息、材料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21世纪的机械制造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系统性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及制造、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使其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制造技术成为能够驾驭生产过程中物质流、能力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二) 综合性
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及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它并不局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从产品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到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统一性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制造业赢得市场竞争的核心已经从提高生产率转变为对时间、成本和质量三要素的统筹。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统一。
(四) 世界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 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抢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 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同时, 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应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 形成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
三、 机械制造行业市场结构
(一) 经济呈现规模化
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二) 地位基础化
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其在本国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三) 跨国并购加剧
现代并购不再一味的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面对日趋饱和且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投资建厂的风险越来越大,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选择联合并购。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机械制造业是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受到技术创新的威胁,很多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四) 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发达国家加大了产业转移的力度,附加值低的产品被安排到潜在的市场—发展中国家生产: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各大生产商纷纷采取专业化生产,“单品种,大批量”已成为很多500强企业生产方式的新特色;同时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定制生产方式转变,服务的个性化成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
四、 机械制造行业竞争结构
(一) 行业内竞争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行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机械制造行业已经成为没有政策壁垒的完全竞争行业,行业内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国际机械巨头快速渗透,使得行业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机械制造行业已形成外资、民企、国有三种资本竞争的格局,外资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品牌优势和全新的经营理念在国内机械制造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上占有绝对优势;民营企业依靠其清晰的产权、灵活的机制、低廉的成本、独特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成为行业的新生力量,竞争力也在快速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规模的比较优势,但随着竞争格局的改变,国有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二) 潜在进入者
随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机械制造业的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失去主导地位,市场出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国际机械巨头把目光投向了这片热土,外资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对其他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灵敏的市场反映能力迅速占领市场,获得超常规发展。国企在未来几年内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三) 替代品威胁
我国机械装备类产品进出口长期为巨额逆差,并呈上升趋势,工程机械行业制造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经济效益低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出口中只能采取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的竞争模式,难以掌握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的机械制造设计大部分还是处于模仿和测绘阶段,各企业产品的同质化程度很高,只能依靠成本和降价策略来维持企业的销量,品牌附加值较低,一些企业仍处于尴尬境地。
五、 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前景
(一) 全球化
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中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动力,网络通讯技术使机械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二) 网络化
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三) 虚拟化
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发展,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的缺陷和错误。
(四) 自动化
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六、机械制造行业人力资源问题诊断
(一)机械制造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对于机械制造行业来说,专业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战略,找到适合的人才,用培训助其成长,用机制促其稳定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机械制造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如下:
1、 总体素质偏低,结构失衡
2005年年初,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87家机械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335565位职工的调查统计显示:技师、高、中、初级和无等级工分别占工人总数的2.26%、13.54%、31.77%、34.34%和18.09%,离发达国家40:45:15的比例相去甚远。这种素质状况远不能满足高、新、精设备对操作工的需要。
2、 各技术等级工供不应求,高技能人才奇缺
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全国数控机床操作工有60万人的缺口。劳动部门的企业用工需求调查也显示:目前东莞高级技术人才缺口达5万名以上;沈阳高级车工需求倍率是l:6.7;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的月薪仍未能如愿找到高级钳工;2004年年底,劳动保障部对广东、福建和浙江省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当年4月份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的问卷调查和二季度113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技工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尤其严重,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二) 机械制造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机械制造行业要在未来国际社会与经济竞争中取胜,需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但是,中国机械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现状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了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造成机械制造行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1、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制约
长久以来,传统的人才观和用人结构,制约了技能型人才的成长。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里普遍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使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另外,很多企业对人力成本的投入甚少,为技术人员提供的待遇也较低,即使成为高级技工,薪酬福利水平也往往不如一般管理人员,这直接导致了技术型职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2、未形成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机制
近年来,各种技术认证考试不断推出,但在技能型人才评价方式上,还存在年龄、比例、资历和身份界限;虽然高薪聘请技能人员的信息经常可见,但是技能型人才的整体薪资还处于较低水平,良好的激励和流动机制还没有形成。虽然各企业都有一整套分配制度,但对技能型人才的报酬分配不合理,薪金过低,对技术攻关的奖励承诺无法兑现,这些普遍存在的情况极大地挫伤了高技能人员的积极性。
华恒智信解决方案
为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机械制造企业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善。华恒智信基于机械制造行业专业咨询经验,在机械制造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上总结、形成了成熟的落地式解决方案,可以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可信赖的专业服务支持。华恒智信通过专业化、实战性、落地式的管理咨询服务,切实帮助机械制造企业实现组织与人力资源的持续全面提升,进而支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面对机械制造行业的人才紧缺问题,华恒智信提出以下对策:
一、 确立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
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技能型人才是机械行业生产和财富创造的直接承担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机械制造企业应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不管是管理人才、还是技能人才都是重要的人力资源”的观念。其次,企业应实现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克服以“事”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使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 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构
要改变机械制造行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状,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经营计划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建立一个能够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技能人才资源管理政策制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只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才知道怎样引进企业需要的人才,掌握激励员工的方法,以获得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 加强培训力度、加大资金投入
机械制造企业应高度重视在职技工的培训工作。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他们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高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因此企业必须及时改进只顾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人才培养、人才储备的短期行为,根据企业的前景与战略、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和人力资源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鼓励和安排职工参加各种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使他们尽快掌握本岗位或更高一级职位上的知识、技能和管理技巧,提高应变能力。
四、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机械制造企业要解决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问题,应注重把员工的报酬与其技能、岗位所在价值、创造的业绩等因素联系起来,实行按照技能水平高低确定工资级别标准的技能工资制,并大力推广高技能人才与其他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做法。同时,企业还应努力为员工争取政府津贴,将企业各类人才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努力建立一套能有效激励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薪酬体系。
五、 建立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要使薪酬体系正常运作,机械制造企业还必须建立公正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并将这一评估体系作为员工调任、晋升、加薪等的重要依据和提高企业效率的有效手段。企业应在评估中使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员工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奖优罚劣,形成一个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竞争机制,既有利于员工不断提高、积极进取,同时也为优秀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依托于多年企业咨询实践经验和专业研究,华恒智信提出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四大系统五项基础(32项人力资源专业模块),其中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设计、基于战略的七种人力资源规划设计、组织定位与职能描述、绩效管理体系与量化考核、 任职资格标准与管理体系设计、职务描述与岗位规范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与晋升管理体系设计、工作分析与定岗定编设计、岗位评价与薪酬福利设计、核心人才激励机制设计、员工退出机制与离职管理、竞聘上岗管理等模块和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机械制造行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帮助机械制造企业更好的响应多变的、需求日益增长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