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投资“激进”风退潮 险资举牌回归理性
发布时间:2017-09-20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防控风险、整治乱象,勇于亮剑、保险“姓”保——今年以来,保监会围绕保险业的合规有序发展,用一系列的治乱防范举措保住一方净土。
“整体来看,保险行业风险状况总体稳定,行业转型效果逐步显现,行业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9月18日,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防范风险阶段性成效如此表述。
会上,保监会稽查局副局长杨玉山说,“保险行业激进投资得到有效遏制,保险资金在上半年未发生非理性举牌、境外收购等激进投资行为,一些业务领域乱象问题得到了初步遏制。”
险资举牌回归理性
去年,保险业着实在资本市场“风光”一把。险资举牌“此起彼伏”,控股大战“战况激烈”。2016年被业界戏称为“险资举牌年”。
面对险资在股市“快进快出”的投机行为,以及举牌乱象背后的杠杆收购,监管层及时“出手”,发布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随着监管意图的明确,其对险资投资以及万能险销售规模的进一步限制和规范,保险业逐步呈现出保险“姓”保的新常态,保障功能日益凸显。
根据2017年上市公司中报统计,截至6月30日,险资合计持股751.66亿股,较第一季度末环比仅增加21.55亿股。从持股公司数来看,险资共出现在了561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日前,保监会也对今年发布的一系列监管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评估结果进一步显示,今年上半年,险资未发生非理性举牌、境外收购等激进投资行为。
从举牌现象来看,包括中国人寿(601628)在内的保险公司虽然在今年也曾有举牌动作出现,但险资透露出来更多的是长期性的财务投资意图。
对此,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研报指出,险资举牌和万能险监管趋严不仅有利于保险业整体转型,同时也有利于上市保险公司强化竞争优势。另有证券分析师预测,在今年金融强监管的态势下,保险公司投资将持续回归理性,“万能险”辅助下的杠杆投资模式举牌上市公司的情况不会再出现,同时万能险无序发展态势也将宣告结束。
监管排查不断加码
今年以来,以保险业为主的金融严监管态势不断加码。
2017年4月,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35号文”),明确指出当前保险业风险较为突出的九个重点领域,对保险公司提出39条风险防控措施要求,并要求全行业开展自查。
5月,保监会进一步发布《关于开展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重点对权益投资、另类投资以及金融产品、不动产和境外投资领域,实施穿透式检查,严格控制增量风险。
对此,保监会财会部副主任郭菁介绍,4月以来,在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方面,保监会主要采取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强化境外投资和不动产投资监管、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等多方面监管措施。
郭菁表示,保监会不断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治理非理性举牌、境外收购等乱象,控制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严禁保险资金直接和间接投资商业住宅,规范保险机构内保外贷业务,取消通道业务等,保险资金激进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针对目前市场关注的境外投资和不动产投资,保监会也剑有所指。
在境外投资监管方面,通过窗口指导、加强信息披露等措施,严防境外投资过快增长风险;加强境外投资风险监管和资金流向监管,督促保险机构完善风险监测体系;实现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托管全覆盖,将全部进出资金纳入统计监测。
在不动产投资监管方面,组织保险机构对不动产投资进行自查,推动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策部署。此外,在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方面,保监会研究建立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制度体系,科学防范资产负债的期限和收益错配的风险。
倒逼险企抗风险能力提升
在保险公司抗风险层面,评估结果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国内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0%,均显著高于100%和50%的偿付能力达标线。
保监会指出,在行业风险状况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部分结构好、转型早、转型快的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带动了行业偿付能力提升。
数据显示,从二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来看,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上升的公司达到66家,较一季度增加27家,上升数量为2016年以来最多。寿险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自2016年以来首次上升。
经济导报记者也留意到,保险监管的力度加大同时促使保险公司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不少险企通过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资源投入,完善自身风险防控能力。
事实上,35号文发布以来,不仅使保险机构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从行业来看,除险资运用和对外投资方面外,保险业在流动性风险、战略性风险、群体性事件风险、底数不清风险等九大重点领域的风险均得到进一步防控。
其中,在防范底数不清风险方面,监管层组织保险公司从资产、准备金、资本、风险综合评级和信息披露等五个方面,开展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自查,共计发现601个问题。
对此,保监会表示,上述公司通过进行整改,有效提升了行业数据质量。
对于下一步的监管重点,保监会强调,将继续以风险为导向,紧盯行业风险点,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维护金融安全,化解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新闻同期声
保监会重拳治乱象
上半年306家保险机构和447人被处罚
导报讯(记者 段海涛)18日,保监会专门通报了保险业防风险、治乱象落实效果阶段性评估有关情况,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治乱象方面,保监会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上半年,保监会系统共对306家保险机构和447人实施行政处罚,其中罚款6369万元。
据介绍,今年4月底,保监会统筹部署了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其中,针对保险市场主体在偿付能力、产品开发、业务经营、资金运用等方面存在的乱象问题,部署保险机构开展了8项自查工作。比如偿付能力方面,重点核查资产、准备金、资本、风险综合评级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是否存在数据不真实情况;车险市场重点自查违规套费等问题;人身险重点自查产品销售宣传、客户回访、续期服务和投诉处理等方面,着力整治销售误导等。
同时,保监会也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上半年,保监会系统共对306家保险机构和447人实施行政处罚,其中罚款6369万元,处罚机构家数、人数及罚款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1%、18%和21%。重大行政处罚次数明显增加,其中,禁止4人进入保险业,责令13家保险机构停止接受新业务。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保监会开展治乱象活动以来,市场乱象问题及风险得到了揭示。初步统计,治乱象工作开展以来,公司自查发现问题1131个,涉及金额982亿元;监管部门专项检查发现问题2300余个,涉及金额近10亿元。
在促进规范经营方面,各财产险公司和第三方平台陆续下架违规车险产品,部分公司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加强费用管控,费用率环比下降。农险经营规范性明显提高,承保理赔档案真实性、完整性不断提升。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明显下降,实现了结构性的“瘦身”。
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