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食品企业如何应对“飞行检查”?

发布时间:2018-04-18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最近,"飞行检查"一词频频出现,时不时也可以看到食药监发布的飞行检查结果;被检查的既有知名企业,也有些中小微企业,不管企业大小,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有些严重的还被勒令停产整改。不消说停产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是致命的,就算是被要求整改几个问题,食品企业估计也要折腾一番。站在消费者或监管者的立场,这种飞行检查或许大快人心;站在食品企业的角度来看,我有点同情他们,同情他们生存不易,面临的监管压力越来越大;但我也有点怪他们,怪他们不思进取,不从根子上去解决问题。
1.什么是飞行检查?
什么是飞行检查呢?飞行检查(UnannouncedInspection)最早应用在体育竞赛中对兴奋剂的检查,指的是在非比赛期间进行的不事先通知的突击性兴奋剂抽查。
自2006年,食药监发布《药品GMP飞行检查暂行规定》,在药品行业建立了飞行检查制度,后又陆续在餐饮服务行业、医疗器械行业、化妆品行业建立飞行检查机制。尤其近两年,飞行检查越来越频繁,覆盖的区域和行业越来越广,被抽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飞行检查是目前食药监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手段,不打招呼直奔企业,搞突然袭击,让你措手不及,来不及清理现场,来不及准备资料,将最真实的生产状态暴露在审查员的眼皮子底下,管理不善的企业,在这样审核下,怎能不问题一堆?
2.企业如何应对?
首先来看飞行检查的内容,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和GB14881标准(GMP)涉及到内容,主要有厂区环境、车间布局、设备设施完整性、车间环境卫生、原料采购验收、生产过程控制、仓储环境、记录可追溯性(批记录完整性)、实验室检测能力(这一点要注意了,有些审查员是检验室出身,对检测相对专业);我看就这些常见的管理性要求,企业也是问题多多,归根结底,还是我们企业自身不够重视,管的不够细,抓的不够细。
不少中小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过度依赖质量部门的监督检查,其他职能部门没有真正担起食品安全和质量职责,对卫生问题、质量问题视而不见或明知故犯,对质量部门提出的问题,提了就改,改了再犯,根本得不到解决,导致管品质或管体系的处于很尴尬的地位,他们也无力去改变企业这种局面,只好无奈的自问,这是怎么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硬件和软件问题;有一天我在客户处辅导,灵光一现把食品安全系统描绘成下图,也不一定正确,它给我的启发是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太多,每一个因素都要经过风险评估,建立管控标准,验证有效性,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有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风险,所以食品安全实现路径就是全面控制。
正因为食品安全管理系统的复杂性,要想建立有效的FSMS,绝非易事。但只有建立有效的FSMS,平常就能够按照标准来执行,真正规范起来,才能轻松应对飞行检查和其他审核,一劳永逸;说白了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了谁来检查都不怕。
3.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FSMS?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系统是一个较高层面的概念,系统是保证流程高效、作业规范、现场有序的平台;可以比喻为电脑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不行,相关软件就运行不畅。建立系统性思维很重要,尤其是高层策划者。建立了体系的企业不少,坦白来讲,真正有效运行的不多,这么多年来,我也在不断总结思考,究竟什么影响了体系的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我认为很重要。
第一是领导层的重视程度。
领导一句能顶下面一万句,我想很多体系管理者深有体会。我不知道用“官僚”一词来表达这类企业的文化是否准确,总之,很多事情领导不发话下面就按兵不动,领导一拍桌子,下面动的比谁都快。所以做体系,没有领导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好的。领导的支持源自于他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他对食品安全管理的正确认知,有些领导口头上重视,但是真的要他做出决策、拿出资源时,他又表现的犹疑不决,这跟领导的眼见有关。领导的重视还体现在他多大程度参与了体系策划、体系运行和检查;没错,领导是日理万机,但不管再忙,在体系不成熟阶段,领导越要参与,这个时候还不能做甩手掌柜。领导的重视,才能让中层重视,中层重视,才能影响基层的意识,思想统一永远是行动的前提,失去这个基础,做起来很艰难。
第二是体系管理者的能力。
管好“体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体系管理者的地位也比较尴尬,权力不大,却担负推动规范公司各层面的管理事项的重任,一个企业的管理习惯根深蒂固,要去改变这种习惯是非常艰难的,这就对体系管理者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能影响领导,也要能沟通协调各职能部门,还要能推动执行、推动整改;除了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熟悉各项标准,还要懂得运用一定的权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责任心、毅力和魄力。可以说,能把体系管好的,这个人的能力一定不差。
第三是成熟的企业文化
三流的企业输出产品,二流的企业输出标准,一流的企业输出文化,我愈发感觉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共同的认知,文化对人员行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是保证全员参与的隐形力量,成熟的文化对于企业规范性管理非常重要。如杜邦公司,安全管理在他们企业内部的地位非常高,他们还有独创的安全管理模式,他们的安全文化享誉全球,安全管理水平更是世界一流。我们有一些企业其实也做的还不错,各方面看起来也挺规范的,但总感觉缺乏一点点外企那样严谨的作风和态度,这大概就是文化差异导致。
第四是完善的机制
一是人员培养机制。管理层的能力也决定了很多事能否有效的开展,比如有大企业工作背景的管理层,往往具有规范性的思维和经验,他能把职能范畴内的是管得比较规范。但还是不少企业的中层缺乏这样的工作背景,对各项规范性标准的理解又不到位,导致流程策划、管控和改善都做的不到位,所以针对中层人员的管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有可持续进行的人员培养计划。
二是体系审查改进机制。体系管理遵循PDCA原理,可以通过体系审查,不断推进体系的完善。其实很多企业就是依赖外部客户或第三方的审查,倒逼企业体系的改善和人员意识的提升。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做外单或大客户市场的企业,他们的管理体系相对比较规范,因为这些企业经常要接受审核。除了借助外部力量,企业还需强化内部审查机制,培养专业的内审员,提高内审有效性。内审做的好的,其实也不多,一是不够重视,二是内审员能力不足,这就大大影响了体系自我完善的能力。没关系,这倒可以委托我们咨询人员来做内审,我们查的更全面,更深入,抓住问题的本质,提供改善的建议。
其实影响体系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不同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不完全是上述几点原因,总之做好体系不容易,体系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来源:食品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