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人造肉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发布时间:2020-05-13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新冠疫情大流行下,近年来开始走向大众餐桌的人造肉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过去的几年中,包括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在内的植物性肉类公司经历了快速崛起:快餐连锁店、高端餐厅和百货商场里,它们的人造肉产品已经是常客。而面对当下人们对公共卫生与动物肉消费之间联系的担忧,肉类市场紧张而混乱的供应,以及健康环保饮食不断拉升的人气,这种食品显然吊起了不少消费者的胃口。
据《金融时报》(FT)报道,疫情正在重塑肉类市场,植物基的肉类替代品销售激增,而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的关闭则威胁真正的肉类的生产。
截至5月初,美国有超过20座大型肉类加工厂因工人感染了新冠而关闭,美国肉类供需失衡。近日泰森食品(Tyson Foods)、凯旋食品(Triumph Foods)双双暴发的大规模工人感染事件引发关注。停业影响了大约25%的肉类生产,并促使泰森食品公司董事长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整版广告,警告说“数百万磅的肉类”将难以投放市场,并且“食物供应链正在中断。”
如果肉类短缺,消费者会选择购买植物性肉类吗?早期数据表明答案是肯定的:
截至4月18日当周,美国植物基肉类替代品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0%。同期,美国常规肉类的销售额增长了30%。 美国农业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数据显示,4月初以来,猪肉的批发价格已上涨逾50%。
(图源:Finacial Times)
Impossible Foods的首席财务官David Lee表示,该公司的供应链至今未受到新冠疫情的干扰。
Beyond Meat的股价反映了这种市场活动。2月中旬,随着病毒迫使餐馆和食品服务公司关闭,Beyond Meat的价格暴跌。但随着有关关闭肉类包装厂的消息开始流传,它在4月初又开始回升。
在美国市场尚且如此,在中国这个对新事物充满热情的市场,人造肉就更有销路了:据世界经济论坛报道,自从冠状病毒爆发以来,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对植物性肉的需求都在增加。供应商们表示,购物者担心动物肉和新冠之间的联系,人们已大量转向以植物为基础的产品。
上月末,星巴克在中国推出的Beyond Meat人造肉菜单,以及肯德基推出的新品——植培黄金鸡块,引发网友热议。人造肉的另一家巨头Impossible Foods也正在通过监管程序进入中国市场。
可以看到,在全球范围内,人造肉市场正让消费者和让资本为之狂欢,它的“攻城略地”也在按下加速键。
“更健康安全”的人造肉
2013年,比尔·盖茨在吃了一口Beyond Meat 生产的人造鸡肉卷后,便成为了“人造肉”的头号鼓吹者,不仅身体力行投资“人造肉”企业,还积极向世界宣传“人造肉”这一概念。
而近年来,全球素食主义者数量不断增加,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人造肉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根据Beyond Meat官网,长期食用普通肉类会增加16%的癌症以及21%的心脏病的患病风险。
此外,人造肉比传统肉类更绿色、更安全,从根本上防止了很多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疫病的传播,如疯牛病、口蹄疫、非洲猪瘟等;在营养价值上,植物性人造肉不仅具有低胆固醇、较低水平的饱和脂肪和少量膳食纤维等优点,而且在未来预计可以根据人类所需生产含有特定营养物质、口味的肉类。最后,实验室培育出来的肉类,还有助于抑制气候变化,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虽然人造肉现在正在风口上,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根据人造肉的概念及制造工艺,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肉和培养肉两大类。目前植物肉的价格尚能被市场接受,但培育肉制作成本较高,价格居高不下。其次,人造肉无法在口感和卖相上完全达到真肉水平。最后,细胞培养技术制造人造肉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要实现真正的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按照不同分类,人造肉产品主要可以划分为几类:
- 原材料(大豆,小麦,豌豆)
- 产品(汉堡肉饼,香肠,条和块状食品和肉丸)
目前,人造肉的大体思路有两条:一是从豆类、小麦等植物中提取蛋白,模拟肉的口感风味,加工成和肉类纤维相近的“素肉”;二是从动物身上提取干细胞,在容器中加入氧气、糖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行培育。
吸引众多参与者进场
人造肉市场正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中运作。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制造技术还是植物肉,其代表公司主要是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此外,其他植物蛋白制造商也在大举“入侵”,包括:Lab Grown Meat、Mosa Meat、Memphis Meats、The Meatless Farm、Garden Protein International、Supermeat、Clara Foods、Just、New Wave Foods、Perfect Day Foods、Boca Foods、Field Roast Grain Meat、Gardein、Lightlife、Morningstar Farms和Tofurky、Moving Mountains Foods、Hormel Foods等。这些植物性肉类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提出了不同的策略,以在大流行期间蓬勃发展。
除了这些植物蛋白制造商,传统肉类公司也急着分一杯羹:嘉吉、荷美食品公司、JBS、泰森食品公司和万洲国际等都是这一类。
最后,雀巢、家乐氏等老牌食品公司也针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
(1)Beyond Meat——“人造肉第一股”
去年Beyond Meat的上市,打响了“人造肉”风口的第一枪,也让我们看到了背后众多竞争者的角逐之激烈。
被称为“人造肉第一股”的Beyond Meat(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加州,是素食香肠、纯素鸡肉、植物牛肉碎和Beyond Burger等产品的制造商。主要通过三个业务部门运营:Beyond Chicken,Beyond Beef和Beast Burgers。其通过豌豆、椰子油、土豆蛋白和其他植物性成分组合、仿制肉类的味道、口感、营养成分。Beyond Meat去年还宣布,继人造牛肉和猪肉之后,该公司推出了新产品——人造培根和牛排。
自成立以来,Beyond Meat大约获得了2.5亿美元的融资,同时其估值是人造肉企业中最高的一家,目前的市值为45亿美元。
Beyond Meat在美国“领地”甚广。该公司通过其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的生产工厂进行运营。由于肉类行业很可能会受到当前和以前与动物相关疾病的爆发的干扰,因此Beyond Meat正在寻求创新替代肉类产品。1月8日,全球连锁餐饮巨头麦当劳宣布与人造头巨头Beyond Meat扩大合作,将加拿大人造肉汉堡的试点门店从28家扩大至52家,并将试点周期继续延长三个月。
前段时间Beyond Meat的股票一直处于飞涨的状态。上个月该股曾上涨了41%,新的伙伴关系以及肉类包装的动荡正在推动收益。
(2)Impossible Foods——融资丰厚不差钱
Impossible Foods(成立于2011年)在素食人造肉领域与Beyond Meat的名气不相上下,同时它也是融资最“壕气”的一家,还有李嘉诚作为早期投资者在背后“撑腰”。
就在3月17日,Impossible Foods获得了大约5亿美元的F轮融资,本轮融资由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领投,融资将用于基础研究和产品创新,扩大其零售业务,扩大产品在主要国际市场的供应量。此外,Impossible Foods还要加速下一代产品(包括“Impossible Sausage”和“Impossible Pork”)的商业化进程。
自成立以来,公司已获得了近13亿美元的融资。而且它也在加紧自己的上市步伐。路透社报道称,Impossible Foods目前估值约为40亿美元,略低于已经于去年5月上市的Beyond Meat。
Impossible Foods第一款产品于2016年推出,也是近三年的拳头产品——Impossible Burger,这是一款植物基的汉堡肉饼,不过这款产品消费者现在只能在Impossible Foods合作的餐饮渠道中看到。近期,Impossible Foods利用分子工程技术创造出“流血”的植物汉堡,该公司声称这种汉堡几乎与肉类无法区分。该公司发现了一种富含铁的动物蛋白分子——血红素,使其能够在植物性产品中复制出“肉味”。今年1月,它在CES上推出了人造猪肉和香肠,主打热量少的招牌。
2011年至今的八年时间里,Impossible Foods主攻北美市场,后进驻亚洲市场,目前Impossible Foods全球业务分布在美国、香港、澳门、新加坡 ,在美国覆盖了14325个餐饮及零售网点,香港澳门覆盖了283个餐饮及零售网点,新加坡覆盖了320个餐饮及零售网点。它一直在与迪士尼(Disney)和汉堡王(Burger King)等大牌合作。
(3)其他主要竞争者
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是北美最大的肉类供应商,凭借其Raised&Rooted品牌已跃入了基于实验室的肉类和植物性蛋白质的行列。去年6月,泰森食品公司宣布将推出以豌豆为原料的鸡块替代品。
另一家主要增加植物蛋白产品组合的主要食品公司是Morningstar的Incogmeato品牌。该公司在3月份推出了汉堡肉饼,并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扩展到意大利香肠、多味腊肠和“Chick’n”小鸡块。
美国食品巨头家乐氏(Kellogg)在肉类替代品市场占据了47.7%的市场份额,它选择投资了Morningstar。
新品牌也在不断涌现并蓬勃发展:金伯利·勒(Kimberlie Le)和约书亚·尼克松(Joshua Nixon)于201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萨塔贾创业与技术中心的替代肉类实验室启动了Prime Roots项目研究。Prime Roots直接在线上向消费者出售餐食和蛋白质。用曲霉菌制成的物品,也用于亚洲美食的发酵过程中。
其他品牌的销售额也出现了飙升:据植物肉类公司Tofurky称,与新冠暴发发前的1月和2月相比,3月的增长翻了一番。“3月份,我们的销售额比2019年3月猛增了约37%,几乎是我们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在1月和2月看到的增长率的两倍,”工厂创始人兼董事长Seth Tibbott表示。
人造肉市场规模
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植物性肉类市场规模产生持续影响,预计这一市场将从2020年的36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42亿美元。在该预测期内,其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7.0%。日益增长的健康问题、动物传播的疾病数量增加以及对清洁安全、天然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因素预计将在预测期内推动植物性肉类行业的增长。同时其预计全球人造肉行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到2025年突破279亿美元。
估计2020年,大豆将在植物性肉制品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大豆的广泛普及和蛋白质含量高,其需求正在激增。人们越来越关注与食用动物蛋白食品有关的问题,因为新冠病毒被认为源于动物,采用纯素饮食有望推动大豆作为植物性肉类市场的原料。结合了大豆的新型植物性产品,将促进对植物性肉类产品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预计在预测期内,产品细分中的汉堡肉饼细分市场将是占比最大、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随着新冠大流行,预计植物性肉类的采用将进一步增长,这将增加消费者对常规肉类产品的担忧。已知基于植物的肉汉堡肉饼具有低脂肪含量和低麸质含量。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以及由于其方便性、口味和质地,零售渠道对汉堡肉饼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可能有助于该细分市场的增长。
而在预测期内,北美(美国为代表)、亚洲(中国为代表)、欧洲(英国为代表)等地区的人造肉都会是“香饽饽”:
(图源:MarketsandMarkets)
1)北美市场
MarketsandMarkets称,在2020年预测期内,预计北美将占植物性肉类市场的最大份额。北美地区正在见证新冠疫情的不利后果,尤其是美国。美国的零售连锁店还扩展了植物性肉类产品的货架和存储空间,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2)亚洲市场
供应商称,亚洲对植物性蛋白质食品的需求激增,因为人们对野生动物肉与新型冠状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的怀疑促使某些消费者,特别是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消费者重新考虑饮食。
甚至在冠状病毒大流行之前,咨询公司Euromonitor去年就预测,中国的“无肉类”市场,包括旨在替代肉类的植物性产品,到2023年将价值近120亿美元,高于2018年的近100亿美元。亚洲占全球肉类消费的44%,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70%。
这已经引起了Beyond Meat(BYND.O)和Impossible Foods等领先的美国企业的兴趣,咖啡连锁店星巴克(SBUX.O)和百胜中国已经加入。而中国食品餐饮业的龙头们也在快速跟进“掘金”:
就产品本身而言,虽然人造肉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但目前在国内只是一个素食的概念。
目前国内虽然已有60多家企业声称造人造肉,但大多都不具备核心技术能力。目前,国内的“人造肉”投资主线有两条:一是位于产业链中游的豆类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生产企业。二是投资或者涉足“人造肉”的食品加工企业。
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造肉公司的中国企业只有四家,分别是宁波素莲食品、深圳齐善食品、江苏鸿昶食品和金华火腿(2019年10月11日推出国内首款人造肉植物肉饼)。它们均有着10年的素食行业经验,但由于未得到人造肉投资机构的青睐,目前的身份仍是素食食品公司。据报道称,国内人造肉公司“珍肉”谋求200万美元的融资。此前,这家成立仅仅一年的公司已经募集了500万美元的资金。
3)欧洲市场
欧洲素食主义的增长趋势推动了植物产业的发展。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素食主义者人口,这将进一步推动欧洲对植物性肉制品的需求。由于两个地区的许多国家目睹了新冠大流行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一疫情与动物性食品的消极关联也将在未来几年推动北美和欧洲市场。
新冠疫情下,人造肉电商零售蓬勃发展
由于新冠疫情暴发而导致出行与社交隔离,人造肉企业试图将其投资推向零售领域。这些植物性肉类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提出了不同的策略,以在大流行期间蓬勃发展。它们正准备大幅度扩展零售业务。
MarketsandMarkets预计到2020年,电子商务渠道将在植物性肉类市场中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全渠道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增长将补充植物性肉类行业中电子商务的增长。电子商务渠道可能会面临对植物性肉类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因为鉴于当前的大流行,消费者将由于社交隔离封锁而避免去零售商店。分销商将转向电子商务和在线零售渠道,以分销植物性肉类产品,从而导致此类渠道的需求增加。尽管冷链管理仍然是此类渠道的潜在挑战。
对于Beyond Meat而言,新产品的开发将帮助该公司满足在新冠病毒爆发期间对植物性肉类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该公司拥有庞大的分销渠道,在跨境供应链中断的封锁情况下,这将有助于产品自由流通。该公司还针对新冠暴发推出了Feed A Million +,以提供超过一百万个植物性肉汉堡,以在大流行期间帮助有需要的人。
最近,它在中国大陆积极扩张的趋势表现得很明显。上个月,Beyond Meat的首席执行官Ethan Brown表示,无论新冠疫情的影响如何,他都致力于在2020年底之前在亚洲生产该公司的产品。
而Impossible Foods拿下最新融资后,正准备在2020年大幅扩展其餐厅和零售业务。考虑到新冠疫情造成的封锁,该公司很可能会遭遇餐饮服务合作伙伴方面的挫折。同时,预计全国杂货店和其他零售店对其产品的需求将会激增。
该公司还进行投资以推出新产品,以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零售业务。
它还在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生产工厂,以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消费者因新冠而对肉类替代品不断增长的需求。预计该公司向“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的迈进将推动其产品的销售,并可以减少由于新冠疫情而造成的短期供应链中断。它在北美的整个美国拥有广泛的分销渠道。
过去一个月,Impossible Foods增加了不少新的分销商和数百家新店。
3月3日,Impossible Foods宣布其主要产品牛肉替代品在美国降价15%。4月16日,该公司表示将在加利福尼亚州和芝加哥的777家零售店零售其替代牛肉产品,这是其在美国零售业务的5倍增长。
在亚洲,为了满足特定地区的需求,Impossible Foods将推出猪肉和香肠替代产品。他补充说,在亚洲建立自己的生产设施只是早晚的问题。
为了降低成本并扩大生产规模,Impossible Foods去年与美国肉类加工巨头OSI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OSI在中国的生产面积超过34.8万平方米,是美国设施的两倍多。 Halla说,Impossible Foods自己在加利福尼亚的生产基地是一个6000平方米的加工厂,每年生产数以千万计的牛肉替代产品,他补充说,Impossible Foods甚至会考虑在香港或附近建立生产基地。
人造肉产品的供应商方面也非常给力,人们所熟知的餐饮品牌如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赛百味、White Castle等,都纷纷把最新产品第一时间上架销售。
资本疯狂涌入
2020年3月17日,Impossible Foods获得了大约5亿美元的F轮融资,又一次点燃了人造肉行业的一把火。就在此前不久的3月12日,人造肉企业星期零(Starfield)获得愉悦资本、经纬中国、美国植物基投资机构New Crop Capital,以及Dao Foods International共同投资;国内未食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也获得IMO Ventures天使轮投资,足以见得人造肉概念在当下的火爆行情。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8年,MosaMeat、Memphis meat、Supermeat、Just和Finless Foods等十余家初创企业都获得了可观的风险投资,融资总额突破12.8亿美元,多数为植物蛋白肉:
而今年来最新斩获的融资显然也还在滚滚而来。接下来“幸运券”又会花落谁家?
小结
人造肉市场本身就处于风口之上,碰上新冠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人造肉厂商们无疑将迎来自己的“撬动点”和“考验点”,至于最终能走多远,或许就需要看各家本领和市场的行情变化了。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