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中美贸易战背后的深层之争

发布时间:2018-05-08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在笔者看来,中美贸易战是必然的,这是“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之争,以及美国要保住大佬地位与中国欲全面赶上之争。这“两争”会在短期内平息下来吗?笔者认为不会。
什么是“华盛顿共识”?
1989年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开了一个研讨会。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森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10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这一共识被称作“华盛顿共识”。
该共识包括10个方面:(1)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2)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3)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4)实施利率市场化;(5)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6)实施贸易自由化;(7)放松对外资的限制;(8)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9)放松政府的管制;(10)保护私人财产权。
“华盛顿共识”虽然成为全球主流的发展理念,但仍不免遭遇其他思想的挑战。主要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欧洲价值观”,二是“后华盛顿共识”。
“欧洲价值观”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但是,近20年来,欧洲福利社会型的资本主义在与美英利伯维尔场(即古典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欧洲国家在政策导向上整体向“华盛顿共识”靠拢。
近年来,对“华盛顿共识”更加有力的挑战是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提出的“后华盛顿共识”。
“后华盛顿共识”强调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
那什么是“北京共识”?为何会成为“华盛顿共识”新的挑战?
在2004年,美国经济学家乔舒亚•库珀拉莫首次在政治词典中引入“北京共识”一词,用来强调1978年以后出现在中国的一些社会经济学说,也就是“中国模式”。
究竟中国模式的特点是什么?达沃斯论坛上一位中国经济学家,试图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有4个关键特征:(1)“有形之手”,可以用来干涉经济;(2)存在大量国企;(3)政府控制着非常大的资源,不仅从国有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而且还控制着所有的土地,所以中国没有财政问题;(4)国家制定长期战略目标,然后在5年计划中有系统地完成。
是否只因为中国经济亮丽,才让西方要讨论“北京共识”呢?不是,近些年“华盛顿共识”的执行结果不太好,不仅导致了1990年代金融动荡期间的多重货币危机、停滞和衰退,并最终导致了几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崩溃。发生在最近的则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进一步削弱了对“华盛顿共识”的信任。
近日《金融时报》主笔Martin Wolf撰文指出:“对美国的威胁,不是来自中国,而是西方国家资本家只顾‘寻租’(Rent Seeking),即只关注短期,而牺牲长期投资,当有金融危机时,就用货币政策(即QE)来试图脱困,故西方国家应好好反省。”Martin Wolf之言,说明了“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之别,发展才是硬道理,只管消费,迟早会坐吃山空。再通俗地说,即是“幸福是要靠干出来的”。
来源: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