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国际贸易行业调研报告

一、国际贸易行业简介
(1)国际贸易含义: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它是各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
(2)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将其他国家的商品或服务引进到该国市场销售。 
2、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该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其他国家市场销售。 
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A国的商品经过C国境内运至B国市场销售,对C国而言就是过境贸易。 
(二)按商品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有实物形态的商品的进出口。
2、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
(三)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可分为
1、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 
品的行为。
2、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和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 
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中的生产国称为间接出口国,消费国称为间接进口国,而第三国则是转口贸易国,第三国所从事的就是转口贸易。 
(四)按贸易内容分为:服务贸易,加工贸易,商品贸易,一般贸易. 
二、国际贸易行业的特点
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的多。 
三、目前中国国际贸易行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外贸规模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6420.6亿美元,增长了176.79倍,年均增长超过了25%,远远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如今,我国对外贸易不仅已与消费、投资一起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家马车,更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011年,随着发达国际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平稳放缓,我国外贸行业压力持续增加。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外贸政策作用下,全年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贸易发展更趋于平衡,利用外资保持稳定。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364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3%。但同时,外贸发展也面临着增速放缓、企业成本压力上升、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等问题。
(一)进出口增幅降低,贸易顺差持续收窄。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保持增长态势,带动我国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年进出口总值 36420.6 亿美元,同比增长22.5%。但随着欧美债务危机深化蔓延、国际大宗商品高位波动、通胀压力维持高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等影响因素影增多,进出口增速呈现逐季回落态势。
2010 年以来我国各月进出口总值及同比增速 

(二)贸易方式持续优化,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加工贸易比重下降
2011 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累计1.9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29.2%,占进出总值的比重达到 52.8%,较上年提升 2.7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累计 9171.2美元,同比增长27.3%,高出同期出口总体增速7个百分点, 占出口总值的48.3%,次超过加工贸易,表明贸易方式结构持续改善;进口额累计10074.7亿美元,同增长 31%,高出同期进口总体增速 6.1个百分点。 同期,受外部需求急剧萎缩、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内加工贸易结构调整等因素影,“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累计 1.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2.7%,占进口总值的36.1%,较上年下降 2.8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累计8354.2亿美元,比增长12.9%;进口额累计 4697.9 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从贸易顺差来看,全年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 3656.3 亿美元,比上年扩大 13.4%,是我国顺差的主要来源;一般贸易项下出现逆差903.5 亿美元,比上年扩大85.8%。 
2005年以来我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比重

(三)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出口价格上涨明显

上图为我国2001年和2010年出口商品结构图,从图中不难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 展,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2001年的45%扩大到2010年的47%,而初级产品的规模不断缩小,从2001年的5%缩小到2010年的3%。产品结构趋于优化。
此外,2011 年我国外贸增长呈现由价格和数量协调拉动的积极变化,具有自主品牌、 技术和高端服务的出口商品比重明显提升,产品附加值及价格明显提高,全年主要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提高将近 20%。全年机电产品出口 10855.9亿美元,增长 16.3%,增幅比上年回落 14.6 个百分点;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稳定增长,其中服装、纺织品、鞋类出口分别增长 18.3%、22.9%、17.1%。 同时,随着各项进口鼓励政策的稳步落实,以及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 6043.8亿美元,增长 39.3%。其中,进口铁矿砂 6.9 亿吨,增长 10.9%,进口均价为每吨163.8美元,上涨 27.1%;进口大豆 5264 万吨,下降 3.9%,进口均价为每吨 566.8 美元,上涨23.7%。此外,进口机电产品 7532.9 亿美元,增长 14.1%,其中进口汽车 103.6万辆,增长 27.8%。 
(四)市场多元化成效明显,新兴市场贸易增长迅速
近年来,我国对欧美日传统市场贸易增长平稳,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 5672.1 亿美元,增长 18.3%,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 4.2个百分点;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 4466.5 亿美元,增长 15.9%,较同期总体增速低6.6 个百分点;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 3428.9 亿美元,增长 15.1%,较同期总体增速低7.4 个百分点。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表现要好于发达经济体,我国对欧美日以外的市场出口比重上56.3%,比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不断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贸易交流与合作,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显示出较大增长潜力,对分散贸易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五)民营企业增速较快,外资企业回落较多
金融危机以后,尽管内外部环境趋紧、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但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转型加快,企业竞争力、开拓市场及抗风险能力日益增强,进出口增速明显快于其他主体。全年民营企业(包括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首次突破 1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6%,高出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 13.5 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8%。
(六)贸易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强劲
随着内陆和沿边开放型经济的快速推进, 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步伐加快,带动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强劲,2011 年中西部地区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沿海省市,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近12%,比上年上升了 2个百分点。其中,重庆、河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市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 165%、 82.7%、55.5%和 63.1%,均大幅高于全国同期出口增速。 
(七)利用外资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受困于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市场通胀上升等压力,国际资本流动明显减弱,我国利用外资环境严峻但同时,外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外资质量稳步升。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及增幅均超过了制造业,利用外资的结构趋于优化。  
2007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国利用外资比重

四、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趋势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使全球经济迅速陷入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显著下降,市场供需波动剧烈,世界各国步入调整发展的新周期,国际贸易迈入低速发展的后危机时期。
从2011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看,截至2011年7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0225.5亿元,其中进口总额为9731.7亿元,出口总额为10493.8亿元,外贸总量保持了持续扩大的良好势头,这表明中国外贸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现有的经济政策实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中国外贸发展总体向好。但是,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并向全球蔓延的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滑坡、失业率居高不下等负面因素则依然存在,国际经济环境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外需萎缩等因素大大加剧了中国外贸增长的压力。同时,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内需不足等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未来3~5中国的外贸发展还存在众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并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服务贸易为新引擎
在世界经济艰难曲折的复苏中,不受经济周期影响、不依赖外部资金、贸易壁垒较少的服务行业有着良好的抗压性。后危机时期,大力发展开放的、清洁环保的、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共同聚合的服务贸易是引领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新动力之一。服务贸易将成为中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培育新产业的亮点。中国将加快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步伐,扩大服务外包规模,在延长加工贸易国内产业链的同时,以服务贸易为新引擎,加快对外贸易结构升级,实现外贸发展方式战略转型。
趋势二:外贸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受益于相关经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未来几年,我国将优先选择和大力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截至2010年1月,商务部会同科技部已经联合认定了3批共58家创新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骨干力量未来我国依赖“廉价劳动力成本”作为出口竞争力的局面将被打破,出口生产经营将由“低科技投入—低产出收益”转化到“高科技投入—高产出收益”的循环中。
趋势三:低碳产业引领突破大潮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一旦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受其影响,出口量可能下滑21%。因此,积极应对碳关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既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绿色浪潮,又是突破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关键点。在未来外贸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上,中国必将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那些不可或缺的传统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外贸产业的水平与竞争力。
趋势四:外贸空间逐步扩大
市场多元化是多重、多层次、多质的。国际金融危机后,拓展外贸空间是应对当前形势变化,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
趋势五:贸易关系从单一到多边
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我国外贸长期处于闭塞之中,对外贸易总额微乎其微,与世界经济联系较少。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由此,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此后,一方面,中国参加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活动,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启动“自由贸易区”战略。在此基础上,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合作关系,参与多方合作,建立多边贸易关系,积极投身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热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