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实体经济十条”的实施效果如何?
发布时间:2017-09-20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一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大战,正在南粤大地打响。8月24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对外发布《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实体经济十条”),“七减”“三加”十条措施,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社会保险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为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精打细算”。
半月有余,“实体经济十条”的实施效果如何?广州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减负“获得感”强不强?时代周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广州两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感受到“降成本”政策的正能量已逐步显现。
综合减负
2016年以来,广州启帆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依靠技术创新与开发项目,获得了政府科技创新主管部门的研发经费扶持。该公司总经理周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省里、市里、区里都有政策补贴,虽然具体数额不便透露,但“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
位于黄埔区的广州启帆,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本体的研发与制造。2016年初,该公司获批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后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从原来的25%下降到15%,一下子少了10个百分点,为企业减少了不少税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入。周伟表示,目前公司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10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10%。根据相关政策,公司的研发费用可享受50%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综合算下来,每年企业所得税也能再节省一笔税费”。
除了政府方面的经费扶持、减税,广州启帆还通过更新设备的方式降低人工成本。周伟表示,以前由于批量和资金投入不够,在模具开发方面,会选择比较便宜的木模,但木模做出来的产品尺寸不容易控制,需要后期加工,人工成本比较高。现在购买了更好的模具,能够做到产品尺寸可控。“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但批量生产以后,产品质量更有保证,而且还减少了很多人工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互联网,企业在与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少跑腿、办好事、不添堵”的政务服务,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广州启帆的财务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黄埔区的税务部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一般有问题,就在群里问一下,就可以在网上递交电子资料,需要纸质版材料再快递过去,基本不用去现场办理。”
综合减负让广州启帆活力倍增。据介绍,2014年从东莞搬到广州后,广州启帆的员工数量由原来的不足100人拓展到了40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半数。去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1亿元,入选“中国机器人TOP10”。
广州启帆是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的缩影。数据显示,今年1-7月,广州高新技术产品完成产值5147.23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值比重46.6%,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精打细算
同样位于黄埔区的广州市赛菱智能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近期正在广撒网招募高级工程师。该公司负责人许纶煌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公司申请到了“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获得了一笔来自于政府的30万元补助,“要是没有这笔钱,我是不敢招人的。但现在我可以招高端人才了”。
相比于大企业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的支出,赛菱科技更讲究用精打细算的方式控制成本。许纶煌算了一笔账,如果自己写专利,自己申请,不通过中介,四个专利就可以省2.5万元的中介费。此外,申请一个专利需要2500元的资格审查费,税额在40万以下的创业型企业可以申请减免,只要付300多元,加上房租租金优惠10%及其他补贴,一年下来也能省不少钱。
企业想要扩大发展,难免有融资需求。许纶煌表示,身边有的公司为了拿到投资人的钱,误信民间非法渠道,预交相关费用而遭受损失。事实上,现在政府相关部门会提供免费的路演机会,如果项目好,路演成功,就会组织企业和投资人对接,“政府在这方面的服务还是很到位的。” 许纶煌说。但他也坦言,除非订单很稳定,否则不敢轻易去银行借款,“如果遇到缺钱的情况,可能会通过降低利润、让客户先付钱,或者延迟发货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
目前赛菱科技的客户中不乏美的、格力这样的大企业。许纶煌称自己辞去高薪工作出来创业,看中的正是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机遇。加之创业前,自己在行业内有了较深的积累,他对未来信心满满。
事实上,类似广州启帆、赛菱科技的企业不胜枚举,“降成本”政策被视为智能制造业难能可贵的发展契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广州中小微型制造业主体超过14万户,全市4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中98%以上是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为广州经济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