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界环保靠什么?东方园林给你答案
发布时间:2016-12-22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在流域治理方面,东方园林在湿地开发等生态建设领域逐步积累的优势,成为争取项目的加分项,或者与环保企业合作,或者单打独斗,不断将订单收入囊中。
在全新的领域,企业的扩张速度可能是竞争利器,但也可能是风险。订单数在激增,但营收和利润却出现增长乏力甚至是下降的现象,在扩张型公司并不鲜见。
对于近两年来东方园林在环保行业的强势跨入,有人曾不以为然:这不过又是一个以为有钱就能做环保的“野蛮人”。而就是在这样的争议中,这个曾经的园林绿化巨头已经完成了初步战略转型,成为现今环保PPP项目中重量级的竞争者。
一方面,当下国内PPP项目的大体量及对融资特性的过分强调,确实让融资能力强、融资成本低的企业更受欢迎;而另一方面,一些“跨界”企业的原有优势资源和业务,主动或是凑巧迎合了目前综合治理、环境建设项目更加多元的需求,相比传统环保企业,在产业融合方面具备更多的优势。因此获得更多市场机会,也符合逻辑。
既要懂治理
还要会开发
盘活产业和多元开发,现在已经成为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新课题,同时也是迫切需求,围绕环境整治、生态建设进行的产业开发可以对前期投入进行利益分享和“反哺”
曾在今年引发热议的北京通州280亿元水治理大单不久前尘埃落定。其中,北控水务和东方园林组成的联合体拿下了其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包,即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北运河生态带)PPP建设项目。
据介绍,项目合作期为25年,暂定总投资约70亿元(不含项目用地移民征地拆迁补偿费)。其中主要包含两个工程,延芳淀湿地工程,投资50亿元;北运河水质净化厂工程,投资20亿元,设计水量为55万m3/d。
“在这里建设净化工程的目的是净化来水,将更为优良的水质注入通州当地水系,为新城建设打好生态基底。”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旭介绍说,他们负责的延芳淀湿地工程项目,核心功能是水源净化,但同时要具备湿地景观、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
“设计项目时,要考虑包括水安全、水质提升、林地保护、城市景观、历史文化、市民需求等因素,还要进行产业开发的设计,在规划时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识别和制定对应策略。”他说,沿河上游建成绵延十几公里的生态带,下游是万亩湿地公园,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周边的村镇发展和需求,将市民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旅游开发融入进来。“通过对北运河的生态基底的打造,力图将周边产业全部盘活。”
记者了解到,盘活产业和多元开发,现在已经成为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新课题,同时也是迫切需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经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后,原有地块如何获得更好的增值,是地方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些项目前期投入非常大,但从付费机制上,现在只有供排水收费,这中间存在巨大的缺口,给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围绕环境整治、生态建设进行的产业开发,如地产、金融、旅游等,可以对前期投入进行利益分享和‘反哺’。”
而在这方面,东方园林这样的“门外汉”却有了传统环保企业不具备的多元业务优势。其旗下的文化、体育、旅游等多个业务板块,已拥有多年实践经验,有待在上述类型项目中发挥更多的协同效应。
事实上,近年来他们还在积累更多旅游开发、体育等方面的项目实践经验。比如近期与长春高新文化旅游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资经营协议;与都市高尔夫合作,共同打造包括球场赛事体育公园、文体休闲旅游景区等。
“好的环境建设根本上是要为人服务的,怎样把人聚集起来,打造相关产业是重头。结合通州当地‘十三五’规划中的产业布局,我们也在北运河项目中设计了一些新的产业,比如村镇旅游、休闲民宿、古城观光等。”刘旭表示,希望通过周边的产业融入实现土地增值,使得前期的巨大投资得以逐步回收,塑造政府、公众、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
生态这张牌
在PPP很吃香
订单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80%以上项目由PPP模式项目构成。一方面吸引传统环保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以联合体方式中标;另一方面,提升独立拿单能力
有统计显示,2015年至今,东方园林订单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80%以上项目由PPP模式项目构成,传统纯景观园林项目已较少。而在流域治理方面,其在湿地开发等生态建设领域逐步积累的优势,成为争取项目的加分项,或者与环保企业合作,或者单打独斗,不断将订单收入囊中。
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中,湿地在净化水质、景观、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功能方面的功效越来越得到重视,而这也是东方园林等园林景观企业转型的起点。年内他们就又拿下37.5亿元大同十里河入御河交汇处生态湿地工程等多个类似项目。
对此,刘旭表示,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包括生物多样性和人的参与性,在流域治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比如,北运河项目中3.7万亩的湿地面积,对于消减污染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功效显著,同时也是开展多元开发的重要生态基础。
近年来,东方园林从传统景观园林向湿地生态等方向转变,推进由传统景观业务向生态修复业务转型,提升专业能力。如与美国海绵城市专业公司合作成立TT˙ORIENT设计院,专注综合性水生态及景观规划设计的利禾生态设计院等。
这类能力的积累使得公司在PPP项目竞争中,一方面吸引传统环保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以联合体方式中标。如7月22日以总投资40亿元中标长春北湖湿地生态文化综合治理项目,合作方包括湖南国基荣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吉林省城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上述的北运河工程则是牵手北控水务。
另一方面,则是提升独立拿单的能力。今年7月,东方园林先后中标贵州省荔波县PPP项目(26.42亿元)、山东淄博市淄博区马莲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整治工程PPP项目(20亿元,一期5亿元)。
而在原有的融资优势方面,东方园林的步伐也不慢。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东方园林分别与3家投资公司达成合作,共设立了3项环保产业基金,共计25亿元人民币,投向为环保产业;不久前还出资参与多家企业成立北京中关村银行。“为公司的PPP项目提供融资支撑及金融创新方案,特别是通过网络金融手段,创新性地打造PPP融资与网络金融的链接。”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
全产业链铺开
也需警惕风险
PPP项目业绩上好看,但和地方政府的各类合作可能会存在各类项目落地难、变数多以及账款回收难的问题
今年起,东方园林大张旗鼓展现其在水环境治理领域的谋划。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治水”理念——“三位一体”(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务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另一方面,通过收购等方式,推出旗下“桃花源”系列水务品牌,对乡村水务市场开始布局。
而他们想做的不仅是水文章。去年以来,公司不断进行外延并购,去年收购申能环保、吴中固废、金源铜业等公司;今年对中山环保、上海立源陆续完成收购事项。对此,市场分析认为,通过对这些标的的收购及整合,东方园林将形成以水环境治理为主的生态修复业务、以危废处理为主的环保业务齐头并进的战略。
而在最近的业务公告中,不难发现东方园林又新增汽车尾气、烟气、废气、噪声、光污染、辐射污染、地质灾害、固废污染治理。业务“摊子”越来越大,而市场对其反应积极,毕竟公司第三季度公告表现抢眼: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约50.12亿元,同比增长46.3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17亿元,同比增长97.02%。
不过,在全新的领域,企业的扩张速度可能是竞争利器,但也可能是风险。而此前,证券机构人士就曾对在PPP项目中一路高歌猛进的公司表达了“高财务风险、回报机制不确定性”的担忧。订单数在激增,但营收和利润却出现增长乏力甚至是下降的现象,在扩张型公司并不鲜见。“PPP项目业绩上好看,但和地方政府的各类合作可能会存在各类项目落地难、变数多以及账款回收难的问题。”
而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非常强的领域,在短期内提升内功也并不现实。“发达国家是地方政府去统筹综合环境治理,将其中有利可图的部分交给企业。在中国,出于财政压力、地方债等现实考虑,企业正在逐步成为主角。”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这一轮环境整治、生态建设中,企业正在获得更多的机会,但挑战也非常大。无论是传统的环保企业还是跨界的“野蛮人”,上述类型项目的体量、复杂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更为重要的是,治理效果的体现、考核和付费,运营质量和风险的管控,对大家都是新课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甚至是试错。
作者:陈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