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应该如何保护与发展江南古典园林?

发布时间:2018-12-19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长三角地区山水相依、文脉相通。在日前举行的首届长三角古典园林文化论坛上,来自江南古典园林管理界人士及研究专家等研讨的是:古典园林在当下如何保护与发展?而我们应该如何为保护长三角文化多样性、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力量?
古典园林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在论坛上说,传承至今的江南古典园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优秀性,是园林界的佼佼者,有较高文化属性,是数百年不曾改变的内核。同时,这些文化价值得到社会广泛认同,跨越时代,具有公共性,成为某地的文化符号特征,变成公共财富。
“有人认为古典园林是财富的象征。但今天,当你漫游其中,仔细观察、感受、想象,古典园林让你感受到的不是财富,而是文化、理想和意境,其中很多很好的文化遗存展现了艺术审美和高超技艺。”李松说,大多数古典园林还有一股书卷气和文人气质,这些公共文化空间为人们构造了理性思考的物质空间,“作为现在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古典园林应承担遗产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及提供特色服务等功能,倡导生活美学,创造具有时代特质的‘古典’,汇集琴棋书画香茶花藏技,为繁忙的城市生活留得偏安一隅。”
“中国园林与非物质文化就是水乳交融的生命体。”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处(非遗处)处长杨庆红认为,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从私家花园逐渐演变成公共文化艺术空间,集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叠石溪水、古典建筑和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等,是身、心、情、艺等美妙融合的实景体验,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认为,古典园林在当下公共空间的再造与利用中,可以发挥独特的文化价值,可以将园林和我国传统文化节庆等结合营造氛围;在园林中展示、引入更多非遗项目,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与内容;在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岸线等公共空间营造小型江南园林,为市民游客提供文化休闲新方式,给公共空间创造更浓厚的审美意境和文化氛围。
如何有效保护并使古典园林永葆活力,成为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上海古猗园基建文保科负责人林晓桦介绍,最近,工作人员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为建于明代嘉靖初期、具有490年历史的古猗园制定出分类保护方案。“古猗园已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新的保护方案更加细化,将园内分为园林景观、园林建筑和园林文化资源三大部分,将实施分类保护。”
古猗园戏鹅池、竹枝山等景观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按分类保护要求,对此类土丘、假山、池渠、花石、地坪等将不作架构性改造,附属的植物景观调整也须符合历史文化特征。园林建筑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重要仿古建筑和一般建筑等三大类,保护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保护唐经幢、微音阁等历史建筑,完整保存50年以上历史建筑。同时,方案明确,对园内保留和积累的历代文玩字画家具、楹联诗词歌赋、碑刻砖雕等园林文化资源,实施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扬州个园是江南古典盐商园林中保存较好、独具特色的事物遗存与文化符号,具有较高历史价值、艺术美学价值和社会利用价值。个园管理处主任黄春华介绍,工作人员创新保护方式,通过复原模型、科学修缮、利用信息技术监控预警等方式,不仅留住个园特有的历史文化信息,避免人为破坏,更突出其承载、传播的价值。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