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绿护黄河、润泽陇原
发布时间:2020-07-09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黄河档案
甘肃是黄河流经的第三个省份。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经临夏回族自治州、穿兰州、过白银,浩浩荡荡奔涌913公里。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跨9个市(州),总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2%。
黄河流域甘肃段人口数量占全省的70%,是全省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发展的核心区,也是重要的生态涵养区,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该区域有两个,全省35个深度贫困县全部位于这一区域。
中国绿色时报7月7日报道(记者 吴克明 屠爱群 张廷峰) 黄河甘肃段地处黄河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生态功能,决定了甘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深入了解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情况,并语重心长地叮嘱:“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近年来,甘肃林草部门主动作为,围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重点,努力做好黄河文章。
甘肃省兰州市是我国唯一一座黄河穿越而过的省会城市。1909年,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正式竣工。如今在黄河兰州段,111岁的中山桥雄姿依旧,此外还有20多座现代化桥梁连通两岸。这是黄河兰州段的深安黄河大桥。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摄
黄河首曲生态恢复
九曲黄河,首曲甘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特意提到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2019年9月18日,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再次提到这里。
这是一处怎样的湿地?
百转千回的433公里源流,首曲湿地以占黄河流域4%的面积,补给了黄河总径流的11%、黄河源区总径流的58.7%。
2007年,甘肃申请国家启动总投资44.5亿元的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工程治理草原鼠害1573.5万亩、流动沙丘3.55万亩、重度沙化草地10.69万亩、退化草原116万亩,治理小流域125公里,完成禁牧休牧围栏995万亩、草场围栏1005万亩、人工种草15万亩,使首曲湿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现象得到根本遏制。
甘南还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草原生态系统修复、生态公益林建设、湿地保护等工程,2019年、2020年又实施了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
这些“黄河项目”的实施使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得以治理修复、休养生息、重现安澜。
黄河首曲1999年被列为湿地类型候鸟自然保护区,2000年列入“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项目”,2001年列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地区,200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成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5年成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区,2018年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2019年,黄河首曲国家自然保护区划归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直管。
一项项管理措施的落地,使这片“青藏高原湿地面积较大、特征明显、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泽湿地”得到了科学保护。
“近年来,玛曲没有修建一座水电站、没有开发一座矿山、没有污染一条河流,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底色得以恢复,大美首曲湿地的形象和颜值全面提升。”玛曲县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站在玛曲县欧米古拉山山脊看过去,一条银色的飘带从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流入甘南玛曲县,一条壮美的“U”型曲线在首曲湿地划出,一片色彩斑斓的绿色地毯祥和地袒露在阳光下。
祁连山守住绿水青山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山丹马场考察调研时指出,这些年来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甘肃生态保护工作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希望继续向前推进。
祁连山脉绵延1200多公里,既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祁连山国家公园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其中甘肃3.44万平方公里,涉及肃北、肃南、阿克塞、中农发山丹马场等8个县(区、场),甘肃祁连山、盐池湾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0处保护地。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以来,甘肃不断纠偏失衡的生态链,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全省上下扛起体制试点主体责任,形成了总揽全局、统筹推动、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其中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甘肃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甘肃省委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实施意见》,甘肃省政府累计印发相关文件33件。按照国家林草局要求,甘肃积极推动甘青两省通力协作,努力形成建设“一个公园”的大格局。组建顾问专家咨询组,成立科技创新联盟,邀请院士、专家参与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甘肃片区相关工作。坚持把做好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整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推手,持续加大违法违规项目整改力度。
截至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115宗矿业权已分类退出88宗,国家公园范围7县1场所有草原纳入新一轮草原奖补政策范围,提前完成21.97万羊单位的3年减畜任务,传统共牧区牲畜全部退出,并实行禁牧管理,保护区核心区208户701名农牧民已全部完成搬迁。
祁连山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这里分布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53种,雪豹、藏野驴、白唇鹿、野牦牛、黑颈鹤、藏原羚等动物都是青藏高原的代表种,白唇鹿、野牦牛是中国的珍贵特产动物。
相关监测调查数据显示,祁连山国家公园园区目前有雪豹800只左右。2020年4月7日,巡护人员在洪水坝河塔里干沟一带发现并拍摄到一群正在觅食的野生白唇鹿,数量超过260只,如此规模的种群十分罕见。
绿护黄河 润泽陇原
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入甘南、经临夏、穿兰州、过白银,浩浩荡荡奔涌913公里。
黄河润泽陇原,陇原儿女则用绿色守护母亲河。
国土绿化转成“工笔画”。
城乡宜林地、零星散地被挖掘出来用于国土绿化。2018年以来,全省完成城市绿化79.23万亩、乡村绿化242.09万亩、公路绿化31650.92公里、铁路绿化83.4公里、河渠湖库周边绿化152.63万亩、农田林网建设77.14万亩,159个行政村创建为国家森林乡村,使城有城味、乡有乡韵。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生态改善、生态建设不仅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发展机会。目前,甘肃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2244万亩,年创产值390多亿元,林下经济年产值达73.59亿元;年度选聘生态护林员6.3万人,带动12万以上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全民护绿成为时代旋律。
4月11日,甘肃省委书记林铎等党政军领导到兰州榆中生态创新城植树点,与干部职工、部队官兵、青年志愿者一道,种下棵棵树苗。3年间,全省累计5375.94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植树27660.86万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785个。
国土增绿成为必由之选。
2018年,甘肃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提出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修复。
到今年底,甘肃将完成国土绿化1500万亩,使林木绿化率达到16.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县城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县城8平方米);村庄(含建制镇)绿化率超过50%;公路宜林路段绿化率超过35%,铁路宜林路段绿化率超过86%。
2018年,甘肃出台《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2020年,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甘肃省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甘肃省省长唐仁健在今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突出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统筹推进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突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保护治理两大重点,开展玛曲沙化退化草原巩固治理工程,强化祁连山水源涵养保护,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
甘肃与黄河之间的呵护与回馈持续上演。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