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海外酒店成香饽饽 中企为何“沉迷海淘”?

发布时间:2017-06-08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热衷于在国外买买买已经不仅是出境游游客的标签,众多大型国内企业如今纷纷伸手海外市场,而海外酒店成为了不少中企的首选。
财大气粗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潮自全球金融危机掀起伊始,已经持续多年,如今依旧势头不减。
近日,不少中企再度接连宣布海外并购项目。其中,丰盛控股宣布以超过8000万澳元(约4.12亿人民币)收购澳洲若干土地,发展澳洲旅游及度假村项目。
中邦集团参与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上海连合则以1.4亿澳元(约7.14亿人民币)收购了悉尼双湾洲际酒店,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五星级酒店并购交易。
而就在不久前,据知情人士透露,海外并购的“大玩家”海航准备再度出手22.1亿美元买下纽约公园大道245号,并将发行5亿美元商业抵押贷款债券为这笔交易募集资金。
不同于国内并购案的“小打小闹”,跨国并购的金额动辄上亿美金,牌桌上的玩家都是国际规模的大集团。
据普华永道最新研报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交易达923起,并购交易金额达到2213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之前四年的交易总额,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海外投资并购大国。
一个更为令人侧目的统计数据是,中国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溢价中位数在26.4%,这一溢价水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并购融资委员会执行主任王珠林曾表示,“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呈现高杠杆、高溢价、低绩效的特点,扣除风险因素后,中资企业在北美欧洲并购付出的溢价相对高出10%左右。”
收购成本高而实际效益却仍未显现,中资企业在2017年逐渐放缓了海外并购的脚步,不再扮演“人傻钱多买买买”的土财主角色。
据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比2016年同期下滑39%,交易金额下降77%。
钟情酒店
很有意思的是,热潮渐渐冷静,而各大集团们思考后的结果出奇的一致,对海外旅游产业并购的关注度不降反升。
2016年规模最大的前六个海外并购项目中,有四个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
其中,海航系公司渤海金控以100亿美元收购CIT飞机租赁业务100%股权,海航集团更以6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25%股权。
海航系是2016年的海外并购大金主,其在2016年共发起12起海外并购,总交易金额超过2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与旅游行业息息相关。
除海航外,中投公司也以67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铁路港口运营商Asciano股权。安邦保险则斥资65亿美元收购了Strategic酒店及度假村公司。
海外并购巨头专注旅游行业现状无可否认,但更具体来说,这些巨头们对于酒店及度假村等文旅项目显然兴趣更足。
这一方面是因为海外酒店集团的品牌效益显著,回报率较高。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类似酒店的不动产资产对管理要求较低,主要依赖市场需求和资产升值。
以海航集团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股权的案例为例。
希尔顿在5月份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其在一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25.6%至21.6亿,在这之中,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贡献了不少力量。与海航的联姻对于希尔顿未来更好的切入中国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据希尔顿上市申请文件中的财报显示,希尔顿的品牌及商誉总值达112亿美元,这甚至超过了希尔顿的地产总价值。对于海航来说,入股希尔顿带来的品牌美誉度附加也不容忽视。
不做颠覆的野蛮人,而是静静等待增值,海航的战略十分明智。因此收购了希尔顿股权后,海航仅是派出了两位董事会成员,目前来看还没有对希尔顿的发展进行过多干预。
海航与希尔顿的案例是一个众多中企与国际酒店共生方式的真实写照。中企以钱买回了品牌与管理体系,以及一个增值保值的地产物业,而国际酒店品牌得到了资金支持以及未来清晰可见的中国市场。
谨慎“剁手”
尽管益处不少,不过在政策缩紧、效益未知的情况下,原本杀红了眼拼抢国际资源的盛况告一段落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关部门在2016年9月底开始限制金额超过10亿美元且不属于主营业务领域的海外收购活动,此外还禁止超过1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限制国企在海外10亿美元以上的地产投资。
该知情人士表示,“这样严格的资金管控是为了遏制人民币汇率弱势情况下的资金大量外流,此前人民币大幅贬值时,外汇储备资金呈现快速流出的趋势。”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系教授王丛表示,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企业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开拓国际市场。“企业需要冷静思考海外并购的动机和效果,考虑到并购面临的客观难题,以最有利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事实上,如今的海外并购依旧停留在相对简单的行业。据西方媒体调查,海外当地人民最能接受中国企业收购酒店、娱乐、制造等行业,而最不能接受中国企业收购银行、能源、医学等行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企海外投资的难易程度,而最多的资金往阻力最小的酒店、文娱流去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显然这并非国家的意愿。
3月1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跨境对外直接投资有跟风、过热、盲目的现象,导致交易量增长较快。比如投向体育、娱乐、俱乐部行业的对外投资,对国家没有好处。”
如何通过海外并购投资,将钱拿出去,将技术拿回来,这实际上才是政府希望各个巨头们考虑的问题。
港中旅酒店的收购是相对成功的案例。港中旅在2015年用4亿英镑收购了英国KewGreen酒店集团,并在2016年推出了融合自身特色及KG品牌的睿景酒店。
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黄鹏表示,“收购并不是单纯的资产购买,港中旅通过收购引进了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才,带来了软实力和管理技术方面的提升,这才是收购中最值得的部分。”
走出去并非重金一掷打水漂,更重要的是收获等额甚至超额的回报以及管理、品牌、技术,这或许才是正确的“海淘”姿势。
来源:旅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