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电影票房增速放缓 600亿预测或落空

发布时间:2016-12-22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2016年临近尾声,年初业界曾期望的600亿票房目标,显然已经不可能完成。比起2015年票房的“狂飙突进”,2016年票房增速的骤减,也让这个年份少了集体狂欢的鸡血,多了停顿间歇的思考。而大年还是小年,远非一个票房数据能下结论。
高开低走,“潜力股”后续乏力
高开低走,无疑是2016年电影票房的一个标签。2015年,国内电影票房迎来了近十年中最高涨幅,同比上涨49%达440亿元。延续2015年的热度,2016年贺岁档《美人鱼》狂卷34亿元票房,登顶票房冠军,而一季度国内票房更是创下144.66亿元的高峰。业界据此预测,2016年中国票房有望达到100亿美元规模,而2015年全球最大市场——北美市场的总票房为111.3亿美元。为此,兴奋的中国电影人频频抛出中国影市不日将超北美成为全球第一票仓的“预言”。
事实证明,还是乐观了一点。今年一季度后,中国电影票房增速逐渐放缓,直到11月13日,2016年票房才破400亿元大关,比去年破400亿元仅提前19天。显然,和600亿的票房目标相去甚远。2016年11月,全国总票房为25.3亿元,同比2015年11月小幅降低。
12月已将近过半。截至11日,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近430亿,和去年总票房440.69亿基本接近,随着《长城》、《罗曼蒂克消亡史》等一批影片的上映,2016年总票房超过2015年压力并不大,但似乎也仅仅只是保住了“面子”。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0年全国有6000块银幕,目前已达3.7万块。2016年,银幕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减弱,是票房增速放缓的一个原因。
质量提高,影片类型多元发展
票房上的“小年”并不意味着内容上的“小年”。在业内人士看来,2016年中国影市是质量提高、多样化发展的一年,类型片创作崭露头角,观众更趋理智,票房和品质走向正相关。主旋律电影在商业类型的试水成功令人惊喜。《湄公河行动》在国庆档脱颖而出,打败多部明星云集的商业影片,票房突破11.5亿元,观影人次超过3700万,刷新主旋律电影的观影纪录。此前,主旋律电影一直被视作不好看、没市场的同义词,没有太多噱头的《湄公河行动》打破“主旋律怪圈”,实现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也为未来的主旋律影片走向商业市场打开一扇大门。
青春片有了可喜进步。11月26日,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台湾举行。国产青春片《七月与安生》获得包括最佳导演、女主角、改编剧本、剪辑等在内的6项7次提名。描写“疼痛青春”的系列电影在国内屡见不鲜,但《七月与安生》逃脱了国产青春片一味的缅怀与伤感,“交换人生”的设定将原本简单甚至有些俗套的主题升华到了更为深刻的层面,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青春片的固定模式之下。此外,包括《火锅英雄》《唐人街探案》等一批国产警匪片也没按照该类型片的传统套路出牌,显得新意迭现。
动画影片中,国产影片《大鱼海棠》虽然深陷画面美但故事弱的两极争议中,但这部打磨了12年的作品不乏诚意和用心,“用动漫讲中国故事”的野心也代表了国产动画正确的方向和探索。
2016年,国产电影也走向更多元的方向。包括《长江图》《路边野餐》《黑处有什么》《驴得水》等小众影片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没有名导、没有明星的国产小成本制作影片《驴得水》票房累计达到1.44亿,超过了同档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但丁密码》。齐集众多有“圈粉”力明星演员的郭敬明新作《爵迹》,并没有重现《小时代》式的现象级票房,这些都证明了观众对影片的选择渐趋理性,票房和品质走向正相关。
作家刘震云表示:“观众不再单纯为视觉效果、全明星阵容的电影买单。”北京大学学者戴锦华认为:“如果从艺术电影浮出水面来看,今年是很值得欣喜的一年。我们的市场开始分层,对艺术电影、小成本电影感兴趣的观众,也开始显现他们在市场上的份额和意义。”
此外,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整体票房遇冷,但是拥有120/4K/3D放映能力的国内两大影城却始终一票难求。这也足以证明,观众对电影新技术的革新抱有巨大的热情。
向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
2016年的影市被视作一次“拐点”和“调整”。大部分电影人对未来票房的增长依然抱有信心,但电影产业的结构性优化也进一步被强调。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出现的票房增速放缓,在某种意义上是近年业界资本对于中国电影过于乐观甚至盲目乐观的一种结果,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态势下的一次必然调整。在他看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当前数量型、粗放式增长方式整体性不断地向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模式有效、有序、有力地转变,最终实现电影产业结构性优化。导演贾樟柯表示,中国电影增长速度在放缓,这意味着中国电影在重新梳理经验和产业升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能够把更优质的电影资源和资本结合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产电影终于把“假票房”揪出水面。11月7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有法可依”将为黄金时代的中国电影产业助力。该法案的亮点之处在于减少电影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同时明令禁止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虚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这也将有效阻击“票补”、“幽灵票房”等一直存在于中国影市的票房泡沫化怪相。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