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理性评估海外油气资源的汇率变动风险
发布时间:2016-12-06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低油价下,一些中资企业在相对高油价时期购入的项目陷入困境。要正确估算这些海外油气资源收购的价值,不能盲目看待短期损益,要充分考虑各项长期变动因素,特别是汇率变动风险。
自我国承诺“汇改”以来,我国石化市场用汇环境经历了几起几伏:2005年放弃紧盯美元后,人民币兑美元一路上扬;2008年之后面临大萧条;2009年受惠于“四万亿”宏观刺激计划;2010年大步走出国门收购海外资产并迎接欧债危机挑战;2012年受困于退出刺激政策和银行准备金收紧影响;2014年美国终止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油价大跌;2015年中国地炼获得大量原油进口配额;2016年中国加入SDR一揽子货币计划,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幅度加大。
其间,石油行业为了增加后续可采储量,分散采购经营风险,在亚非拉美各个国家收购大量油气资源,优化中国石油行业的全球资源布局情况。但国际油价在2014年开始大幅下滑,同一时期国际原油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局面非常严重;而在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改一直坚挺的势头,开始掉头下跌,这对各个石油公司的年中财务报表产生了很大冲击。有人甚至怀疑当初的决断是否正确。
为了论证如何来正确估算这些海外油气资源收购的价值,首先要阐明几个重要的理论。
其一,外汇市场的偶发事件对于长期资产评估来讲是概率性事件因素,所以合理设置评估周期、优化风险因素的权重地位非常重要。资产持有时间越长,遭遇大风险级别事件爆发可能性越高。目前,全球正处于百年一遇经济危机的后半段萧条期。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和全球化进程发展,全球外汇市场早已实现了互联互通,即时交易。因此,遭遇外汇市场全球重大风险事件影响的概率远高于30年前的市场情况。而油气资源开发很少有低于5年周期的,所以石油行业自2008年之后遭遇大风险事件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因此资产远期收益规划的时候,预设的评估周期过短,重大风险事件的影响权重过大,对于预估实现资产价值来讲过于激进。较短的时间内任何重大风险事件,或是收益激增,肯定大幅提高这些重大事件在收益评估中的权重。但是如果将评估周期拉长,这些重大事件的权重肯定会被摊薄。所以,对于油气开发项目做项目计划书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地将预计收益周期预设的过短,或者过于依赖短期激增的平均收益率。同时在做亏损预计的时候,也应该合理估算长期变动损失的波动性,和长期行业影响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不然就会落入做项目稍遇风险面临亏损,就马上“割肉”止损,频频“割肉”,频频“止损”,最后陷入长期亏损的“散户心理”怪圈。
其二,根据上述论证,长期收益估算法和成本推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2014年下半年油价大跌以来,经过两年激烈的价格战之后,主要石油出口国都寻求在50美元/桶上方价位寻求休战。当初对这个价格平衡位置的预言,就是采取成本估算法推算出的结果。长期收益估算法和成本推算法对于油气价格长期趋势和油气资产中远期收益推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三,在金融动荡期,宏观货币工具的调整频率将非常频繁,应保持适当的敏感度和合理的预期判断方向。自“里根时代”西方国家开始信奉“供给主义”经济理论,在经济“自由主义”的帽子下忽视结构化改革,所以货币驱动主义大行其道。同时,美国政府往往是4年一届,所以每两年美国的货币政策就会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当初这套做法趁着冷战结束的“东风”较为成功地克制了“滞涨”问题。这套理论在今天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广受膜拜,负利率、发展多种债务市场、调整汇率发展方向等货币政策重拳频出,在今天已是家常便饭了。所以要适度考量各国的货币调整政策,以及各国汇率变动带来的各种综合影响因素。这直接关系到项目安全和利润的预估问题。
那么,回到现实项目环境中来应用这些理论。2010年中资企业大踏步购入国际油气资源的时候,全球油价正处在80美元/桶位置附近。然而到了2015至2016年度,国际油价在40美元/桶至50美元/桶区间形成箱式震荡的时候,很多项目已经在账面上陷入困境。
那么,笔者想指出的是,不能盲目看待短期损益,要充分考虑各项长期变动因素。首先,美国持续加息的货币政策方针方向在未来几年内都不会变。人民币长期承压贬值的风险较大,那么这有可能导致未来国内以人民币计价成品油价有可能被迫上浮。另外如果人民币形成长期下滑通道,如果再想买入同等质量资源,我们将面对汇率成本升高的问题。
其次,很多产油国经济在价格大战中已现颓势,寻求更高的出口价位已是迫在眉睫。因此国际油价上浮风险应当酌情考虑。
最后,如果较大油气资源面临亏损,应当调整多种生产经营策略和技术策略来应对。这些资源的处置要“慎之”。一旦我们采取“割肉”,在目前全球右翼孤立主义盛行的时代,以后未必有再次购入的机会。而当未来国际油价上升的时候,我们再高价收购油气田,甚至买不到同等质量的油气田将是得不偿失的。
作者:于鹏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