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遇上在线教育,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发布时间:2017-07-05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如今人工智能趋势成为大家追逐的热点。当AI遇上在线教育,又可以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吴老师在多知网的活动上做出了分享,以下是分享的部分精华内容,学伴君整理出来,供你参考:
1、AI在过去这些年里一直跌宕起伏
作为产品设计来说,我们首先需要清晰区分人工智能和人的思维方式究竟有怎样的不同?
首先从思维和行为方式看,人类擅长相对单线程的、跳跃性的思维,人工智能则擅长多线程并行的、直接的思维。比如我们寻找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人会有很多发散性的思考,而人工智能则是列举各种可能性平推。
在过去六十年里,人工智能只能做非常简单的事情,直到2015年、2016年,以AlphaGo为代表人工智能,开始逐步显现出重大突破。
从感知方式和交互方式来看,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区分也很大。比如人在开车的时候更多是靠视觉做感知,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汽车,依靠各种传感器和网络连接,事实上可以获得比人多得多的感知。
2、 人工智能可以做到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
今天说AI+教育,那首先要看看在未来世界,咱们人类还能够守住的阵地有哪些?
我猜测有几个大类型:
首先是服务型,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没有办法被机器取代;然后是创造类,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还不需要担心机器把创造性的工作取代;第三是非常专业的或者是综合性,或者是领导力的,这些需要任务本身以外的大量信息辅助决策,需要发散性、跳跃性的思维。
我想这些工作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比较能够守住的,而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成为擅长这些工作的人。那么随着人工智能的成长,它该如何辅助教育类产品和服务实现这个目标呢?
谈到教育,大家很可能会想到咱们中国文化当中的两个精髓:有教无类跟因材施教。回顾我们所经历的教育,尤其是自己开始有了孩子,在选择学校、遇到老师的时候,其实特别担忧就是能不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但反过来说,即便遇到了很好的老师,他能够真正针对每个孩子做相匹配的教育么?
事实上,老师因为工作压力、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无法真正做到对每个孩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但人工智能就给咱们带来这样的机会,能够为孩子量身定制。
我有一个朋友做英语教育产品,他们最新的成果是基于以往的用户学习数据,开发了一个AI老师。当AI在教人类学生学英文的时候,完全根据这个学生的表现来定制学习内容。效果怎样呢?
按照人类世界的评估方法,要达到一个相应等级的英语学习的效果,跟人类老师学习平均需要100个小时,但跟随AI老师学习,只要36个小时。
3、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引入人工智能时需要5个方面的基础
第一,选定单一信息的领域,像教育现在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差的远,我们需要在单一的领域中深挖。
第二,需要专家,现在人工智能的创业者与十年前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有很大不同,那时经常是两三个好朋友聚到一块就做个APP。冷启动,赶上了风口或者好机遇,一夜之间火遍全国。今天做AI产品,得有专家才能做出来。
第三和第四是讲数据,首先是自动标注数据。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机制,让数据被标注为能够被机器学习的数据。整个标注过程可以人工标注,但是从本质来看,如果不能实现大规模自动标注数据,这个事情就没的做了。然后我们需要获得海量的数据供机器进行学习,去生成高质量的AI。
第五,为了能够处理这样海量的数据,像NVIDIA、谷歌都开发出自己的GPU、TPU来实现超大量的数据计算。
再从教育的数据来说,可从两个维度分析,第一维度是用户行为,即从用户行为的学、练、测产生不同类型的数据。但不同类型的产品,这三类不同的数据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通常我们所遇到的产品当中,学跟测常常是属于低频,而练的层面会有大量用户数据产生。
另一个维度是如何获得数据,当然最好的情况是通过自有产品而获得,这就有最完全的掌控力。过去的变现模式上,最简单的是广告途径,我有流量就可以通过流量变现,或者有一些附加值,可以产生电商或服务类的产品推荐。但在今天又多了一种,数据本身就有巨大的价值,一方面是供自己来使用,另外一方面也存在售卖和合作的可能。
在AI产品设计来看,其实是通过AI产品的设计才能真正实现技术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人工智能的应用并不会自然而然为用户带来直接显而易见、容易接受的好处,因此我们需要优秀的人工智能产品设计。
4、如果你们现在已经在创业或者说正在创业的路上,一方面仔细思考,在你们的产品和服务当中,是不是有机会能够快速地产生积累大量的数据;另外一方面,有没有机会能够尽快把这些积累下来的数据,真正变成对企业、用户的实实在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