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破冰公立校,OKAY如何用智慧终端改变传统课堂?

发布时间:2017-10-10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这几天,一场突发的“罢课”事件摆在OKAY智慧教育CEO贾云海面前。
暑假刚过,在部署完一所学校试点的智慧教育项目后,一个班级的9名学科老师有2名拒绝使用平台。
面对老师的“拒绝”使用,已经适应了终端学习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不解:如果使用平台,可以完成属于自己的作业,作业量会更少,为什么老师仍然要布置一张张的试卷作业?并表示拒绝做题。
而此时,校长告诉贾云海,我最希望的就是降低学生负担,这个“有力抓手”出现了,这两位老师也感叹“时代真的变了”。
这是一次教学主权的转变。
而这场转变的承担者——OKAY智慧教育经历了从数字内容到智慧教育平台的迭代。
解决痛点:教学资源的精准匹配和个性化推送
2013年,新东方成立内部教育行业研究院,当时在新东方,贾云海看到一批批的学员通过培训走向教学岗位,眼前的痛点是,K12的孩子学习的主阵地在学校,且市场上缺乏一整套有效的办学模式。
贾云海回忆,当时,通过整理、统计、分析每个孩子在学校做过的所有试题,得出孩子没有掌握的部分,再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确认出没有掌握的内容,再进行课程辅导。每10位学生配置1位助教,人海战术,这是最早的测评雏形,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随着新东方旗下互联网项目陆续独立运营,贾云海的OKAY智慧教育也开始了一条独立运营的产品探索之路。
“起初,我们着手建设一个大而全的资源平台,和很多题库一样,通过更多的资源来满足教师的需求。”然而现实却不是这么简单,虽然在学校里部署了成千上万的资源,但老师仍然觉得资源不够用、不好用。老师使用过的资源数量不到资源库的10%。
准确的痛点在哪里?
缺乏资源的精准匹配和个性化推送,“内容只在老师的电脑里或头脑里,而不在老师的使用范围里。”贾云海说。
教学场景十分复杂,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在不同的授课环节中,也需要不同的资源辅助,而资料库只是单一的电子化资源,此外,资源库建成后更新速度慢,教师依旧会转战互联网,借助搜索引擎资源,但资源丰富且参差不齐,老师需要很长时间进行筛选。
从数字化内容到多场景教学终端的迭代
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这是OKAY智慧教育的第一次大的迭代。一方面,整合原有的海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另一方面,与百度文库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内容资源,并借助大数据算法让内容资源“流动起来”。
这样的转型带来了一系统的困难。OKAY的技术团队由外包转自建,开始做自己的内容和应用平台。而当平台搭建完场,“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系统优化了教学过程,学生很喜欢使用,但由于系统可以在任意pad端使用,老师无法控制终端,课堂出现混乱。
2014年,贾云海选择了一条相对艰难的路,不同于之前解决教师端资源痛点,OKAY对产品的进一步构想包含了教学的多场景,需要同时支持云端、老师端、学生端,这就意味着需要同时做内容、应用、平台,以及硬件。
最初在需要硬件提供商的过程中,没人愿意合作,贾云海说,社会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过程,当时在深圳找了一家很小的供应商,第一代学生终端诞生,生产了1500台,河南省一所公立学校成为“OKAY智慧教育平台”的第一位使用者。
当时的平台将根据学生的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该校校长表示,“老师根据学生等级推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某个等级的知识之后可以自动升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此,OKAY开启了“终端”的迭代之路。
贾云海说,“目前做内容、做应用、企业很多,但缺乏整体的产品体系。终端有明确用户和学习场景,产品迭代方向也就更加明确。”
在终端设计上,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感,OKAY开始引入更多合作,贾云海的选择标准是,有技术储备能力、供应能力,未来可以与OKAY共同研发。与墨水屏技术E Ink合作,提供保护视力的普通纸张阅读和书写体验;与电子笔Wacom合作,保留学生的书写习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书写特点研发不同类型电子笔,保留学生书写习惯;与微软合作,运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研发语音识别、用户画像建立和学习内容精准推送等方面的内容。
在OKAY产品设计的思路中,最终会形成“以学生行为为主导”的教学场景。
OKAY 智慧课堂平台的终端,运用一位小助手,课前,当学生在家里使用学生终端,小助手会针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点,推送学习内容、测试题内容,针对测试推送进一步的学习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答对了题目,但是在答题过程中有迟疑、反复纠结等过程,系统也会给予反应,并推送巩固知识点的内容。同时,小助手会推送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给家长。
上课前,系统已汇集了课前学生的学习数据,老师可以根据每个班级不同的学情,通过知识图谱选择课件、素材进行备课。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书写追踪完成课堂教学、测试等过程;在课后,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智能组卷,个性化分配题目,并进行智能批改。
终端设备的使用让学习过程更加流畅,能够解决“老师无法控制终端,课堂出现混乱”的痛点。
贾云海说,实际上,90%的教学行为都是学生在驱动的。
50次沟通换来“破冰”公立校
OKAY的人员结构呈现倒金字塔状态,80%是技术和产品人员,10%的市场人员,还有7-8%是培训师,指导学校老师使用终端。
而在学校的推广方面,贾玉海说,第一代产品诞生,生产了1500台,当时的用户只有一个学校,而在这之前和校长交流不下50次。2014年,没有人真正知道使用教学终端会带来怎样的改变,谁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校长?
“前期沟通几乎每次都是抱着希望去,带着失望回,”贾云海说。
市场上,还没有出现类似的产品,在50多次的沟通,前期需要和校长解释产品的价值点,包括对老师的帮助、对学生的价值,系统对学校教学系统带来的改变。
后期,带着服务器去学校反复进行演示,校长会顾虑,老师怎么看,学生怎么看,家长能否接受。比如手写板, 校长关注对学生的书写姿势是否会产生影响,家长质疑是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其他的还有上课过程、学习效率、老师能否适应、交互过程……老师对可能带来的变化褒贬不一,沟通到最后,校长也只是勉强打算一试。
当有老师或者校长夸赞产品价值点时,团队欣喜若狂,当被质疑,会低落, 50多次就这样沟通下来,贾云海说,“破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个阶段是必须要经历的。
同时,在政策方面还有不明晰的地方,面对新的教育产品,费用应该归属哪里?教学用具、学习用品,是教研,还是设备?这些还需要更多沟通。
实际上,大部分学校都有改革教学模式的诉求,特别是县中学校。随着一家家学校接受OKAY产品,贾云海感受到,由于人口的流动,大量县中学校的生源流向中心城市,学校有强烈的招生需求。
在改革需求的驱动下,市场逐步被打开。贾云海回忆,在北京密云,一位教务主任在使用OKAY智慧平台后说, “给你一个机会让其他学校的校长来看一下”,原计划30个名额的课堂观摩,来了800位校长,有370位校长表示出意向,最终有了100多位校长选择了合作。
而OKAY的市场推广方式,也主要依托这样的研讨会方式。迭代到目前,第三代OKAY学习终端,已经走进了1000多所学校。
而即使是说服了校长等决策者,产品的落地依旧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大部分的老师使用平台,只是上传资料,对于数据的习惯,老师没有学生敏感。 ”
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1个小时可以学会产品的操作。但老师的接受程度则需要经历从接受到适应,到熟练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资深老师会更依赖自身的教学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的教学方式。
但乐观的是,整个市场氛围已有所转变。2014年,还需要和学校“解释”教育信息化,而现在,市场已经有了更好的氛围。比如在今年7月份,广东省教育厅也提出了“教师100%配备教学用终端”这一目标。
贾云海看到,目前人工智能在市场中已经走通,不再需要当年那样费力的解释,大家就能达成共识。而在最新的第四代产品中,与手写识别技术公司My合作,也是为了优先解决智能批改的问题。
作者:黎珊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