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数教育尴尬:学生重视却不喜欢
发布时间:2018-01-10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目前,我国的很多奥数竞赛教育存在超前教育的情况,小学就学习初中课程,初中则学习高中课程,以知识灌输来代替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而这种趋势是违背教育规律的。直接导致了学生重视奥数却不喜爱,甚至最后变得厌恶数学。
学生重视却不喜爱,尴尬的奥数究竟该何去何从?在应试教育的背景和升学的压力下,被“异化”的奥数训练何时能回到应有轨道?
升学“绑架”奥数,学生兴趣索然
每到周末,在长春市人民大街一家华罗庚培训学校,两层的培训中心都挤满了家长和学生。咨询窗口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每年都要办一次奥数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将进入“快班”,如果在五年级的小学奥数比赛中成绩优异,就会被优秀学校录取。
一位母亲为五年级的孩子查询成绩,“前几天刚刚参加的考试,120分的卷子只考了30分。”家长有些沮丧地说,很多学生下课之后都说听不懂,但不懂也得学。
近年来,尽管教育部门提出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升学考试,一些中学为了“掐尖”优质生源,仍然会暗中组织考试,而学过奥数的学生则有优势。
尽管如此,但在许多中国学生眼里,奥数仍然只是一门“重要却不讨喜”的科目。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康春波表示,我们的数学教育往往只强调能力的培养,家长为了让孩子升学,盲目补课,在奥数产业和题海战术中,很多数学精英最后会变得厌恶数学。
奥数教育被“异化”?超前教育不可取
从近几年看,国外很多数学大奖得主都曾是竞赛选手。但这在中国却不多见,一些国内选手获得各种竞赛名次后,在数学领域并没有取得突出成就。
国际中小学数学竞赛行政委员会主席孙文先表示,目前,很多奥数竞赛教育存在超前教育的情况,小学就学习初中课程,初中则学习高中课程,以知识灌输来代替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而这种趋势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孙文先认为,一方面,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会削弱孩子的兴趣。奥数教育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思维推理能力,要多与人讨论交流,而不是反复操作练习,老师教学生也不应给学生标准答案,而是不断给予暗示。
“很多数学竞赛考察的应是学生的数学能力,即一个问题用不同方法求解,而不是单一的解决能力。我们出小学竞赛题会考虑到各个国家教学进度的差异,不会超出学习范围。”孙文先说,奥数教育如果只是超前训练,会导致学生钝化,抑制其创新。
“寓教于乐”才能保护学生数学兴趣
康春波表示,从多年的比赛结果来看,中国选手的数学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奥数教育的成果。然而,我们的教育方法偏重于能力提高,忽视了兴趣培养。
“从国外的数学竞赛题目可以看出,例如俄罗斯等,非常具有趣味性,一些题目甚至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孩子能够在玩中学习。”康春波说。
“一个学生有1500元的旅游经费,要在3天内,游玩北京、天津2个城市,时间有限、金钱有限、如何设计景点安排、路线和时间表?”这个问题看似一个行程规划,里面却蕴含了统筹学等多个数学原理。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从这样的题目中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香港圣安德鲁小学校长周瑞忠说,老师在教给学生数学公式前,会帮助他们推导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也不会要求孩子每天做很多题目。“在很多方面,欧美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如亚洲学生,但数学兴趣的培养却会使其受益终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奥数的第一老师。”康春波说。
来源:腾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