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人文基础学科也要纳入“拔尖计划”

发布时间:2018-03-06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最近,一系列信号显示,国家为了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将迎来重大变革。
它就是被称为“珠峰计划”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下称“拔尖计划”)。
背景:2009年,拔尖计划由教育部与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目的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截至目前,拔尖计划只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等理科领域试验,实施高校范围也局限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20所高校。
但可以预见的是,经过9年试验,不论从实施高校、学科范围,还是从培养模式、培养理念等方面来看,拔尖计划的顶层设计都将开始有所调整。
拔尖计划就是为了回应钱学森之问而由国家启动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来源:搜狗百科)
一、人文基础学科将纳入“拔尖计划”?
拔尖计划顶层设计首先可以考虑的就是,拓展学科范围。
1月18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一行到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关于文科拔尖计划的调研座谈。
一般而言,推行新政策前,有关部门都会开展前期调研,而教育部高教司也恰好在制定拔尖计划2.0版方案。此时,他们的调研动向也就尤为值得关注。
根据人大新闻网公布的调研活动通稿,徐青森在座谈时明确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手启动实施人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对国家发展和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是否意味着,拔尖计划2.0版将从理科,进一步拓展到文科呢?
是的,据笔者了解,人文基础学科已确定将被纳入拔尖计划。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也在2018年全国高教处长工作会议上透露,拔尖计划2.0版将实现文理基础学科全覆盖。
这意味着,哲学、中文、历史学等人文基础学科极有可能将纳入拔尖计划,而人文基础学科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突出的高校,也有望一同进入拔尖计划。
同时,一些理科基础学科实力虽然出色、但尚未进入拔尖计划的高校,也有望借助拔尖计划2.0版扩容的机会,成为拔尖计划试点。
但这更像是外延式调整,决定试点质量乃至成败的关键还在于内涵式改革。
例如,如何进一步改革拔尖计划的培养理念、人才选拔标准和培养模式等,就值得反复酝酿、研究。
二、拔尖计划实施效果如何?
今年,恰逢拔尖计划实施10周年之际,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梳理、总结整个拔尖计划的实施效果和经验教训,力争在下一个10年,让拔尖计划能够离回答“钱学森之问”的目标更近一些。
2017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研讨会上就曾公布一组数据,彰显了拔尖计划已初步实现成才率、成大才率高的阶段性目标。
数据显示:
拔尖计划已培养出4届毕业生3500人,支持本科生总数累计达7600名。
前4届毕业生中,96%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约有65%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0名的国际知名大学深造,10%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名的世界顶尖级大学深造。
这些统计数据构成了关于拔尖计划实施效果图景的一块关键内容,而有关研究也可以从另一个视角,为我们拼凑一个更为完整的图景。
例如,兰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硕豪教授就曾带领硕士研究生,基于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提供的数据,对拔尖计划首届500名毕业生的去向进行了定量研究。
仔细对比每个高校的有关数据后,他发现,一些试点高校的实施效果相对较好,而一部分试点高校的实施效果还有待提高。
如果从整体上分析拔尖计划首届毕业生群体,他发现,已有近4成首届毕业生的去向偏离了基础学科方向,需要对此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当然,“拔尖计划”首届毕业生去向调查属于短期统计分析。很难仅凭这种研究,就全面评价拔尖计划的实施效果。
毕竟,教育收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轻易早下结论。那么,如何才能科学考量拔尖计划的教育收益和实施效果?
笔者建议:
首先,应将开发人才培养效果长期数据追踪和监测平台纳入拔尖计划2.0版方案中,搭建拔尖计划人才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拔尖计划人才选拔模型,科学分析拔尖计划教育收益,从而实现科学监测与评价,而不是仅凭毕业生深造数据和进入名校比例来考量拔尖计划。
其次,积极鼓励各大高校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估,建立拔尖计划人才培养实时监测机制,对拔尖计划人才选拔入口、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结果进行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及时诊断拔尖计划存在的问题,调整政策,弥补损失,从而形成拔尖计划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最后,相关部门可以启动关于拔尖计划教育成本与教育收益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将拔尖计划真正纳入教育经济学考量范畴,并以普通本科生为对照组,对比拔尖计划学生与普通本科生之间的教育收益率,从而得出拔尖计划的真正实施效果。
为了完善拔尖计划,除了布局上述评价机制外,还应加强拔尖计划试点高校之间的交流。通过学校层面乃至具体学科层面的深入交流,让各办学单位(最好是深入到一线教师)从其他单位那里,汲取经验,吸取教训。
尤其是对于即将纳入拔尖计划的人文基础学科有关试点单位而言,更应积极参与学习交流,用好、用活、用足拔尖计划给予的优惠政策,培养出更多的基础学科未来之星。
来源:申请方ApplySqu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