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际学校供需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09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国际学校发展概况
——学校类型
广义的国际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外籍子女学校,由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和合法拘留的外国人开办的国际学校,主要招收外籍人员(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子女,不得招收在中国境内定居的中国公民的子女。
第二类是公立学校开设的国际课程班或国际部。此类学校可招收外籍学生和中国学生。外籍或港澳台学生可在国际部就学,而中国国籍的学生可报名参加国际班。主要覆盖的范围以高中为主。
第三类是民办国际学校。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可以单独或联合举办民办学校。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招收中国公民,招收外籍子女需取得招收外籍学生资质。
——发展阶段
纵观国际学校的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即萌芽期、探索期、快速发展期、整合期。
萌芽期时间大约在1969-1989年,在北京建立了第一所国际学校,北京巴基斯坦使馆学校,以及主要针对使馆子女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这个阶段的国际学校主要集中在外籍子女学校。
探索期在1990-1999年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吸引着大量的外企进入中国,外籍人士对海外教育的需求使得外籍子女学校成为主流。
进入21世纪后,国际学校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此阶段,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高净值人士的壮大,留学热潮,二胎政策,是推动国际学校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国际学校中,由于2013年公布的《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公办学校国际部数量开始下降。民办双语学校开始成为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带动着市场的发展。
目前,国际学校尚处于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20年步入整合,届时市场将进一步分化,头部逐渐显现,品牌化和集团化的国际学校集团将形成规模化效应,加大行业壁垒,扩张速度下降,同时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际学校发展现状
——供需现状
从需求端来说,2017年,国际学校在读人数约为25万名,预计未来增速为10%。一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私立教育的占比在8-9%左右,而在中国,国际学校的学生人数在整体基础教育市场的占比仅为0.11%。
预计未来民办教育将进一步在整体基础教育市场进行渗透,同时国家整体教育投入从2012年开始放缓,维持在约GDP的4-4.5%水平,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生均经费的可能性较低,而公办教育需要兼顾公平性和公益性等特点,短时期内较难满足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差异化需求。
从供给端来说,截止2017年底,年国际学校已达734所,其中民办双语学校是主力军,2017年数量攀升至367所,已占国际学校总数的50%以上,公立学校国际部以33%的百分比紧随其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最少,仅占17%。2017年,民办双语学校增速最快,以23.4%的增速增长,外籍子女学校增速放缓至7.7%。由于政策的限制,公立学校国际部未来增长非常有限,仅为4.8%。
——市场现状
随着教育与消费升级的需求,国际学校的市场规模持续攀升。到2017年,国际学校市场规模已达到321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增至436亿元。其中,民办双语学校未来预计年增长率为14%,到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231亿元,同时公办学校国际班受政策影响基本持平,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相对需求饱和,增速也会放缓至6%。
——竞争现状
由于国际学校的对土地,资本,师资力量及品牌沉淀的高要求,国际学校市场分散度高,前八大市场竞争者的集中度低于20%,属低集中竞争型。
以民办国际学校为例,现有民办国际学校的主要参与者可分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大型的上市教育集团,起步于某个特定地域,但是上市后,进行全国性的扩张,包括博实乐教育集团,枫叶教育集团,海亮教育,成实外教育集团等;
第二类是区域性教育集团,早期依托于体制内资源,在当地建立口碑和品牌,在周边区域逐步发展;
第三类是外国教育集团,拥有海外的教育资源以及品牌效应,希望能开拓中国这一高增长的国际学校市场,选取一线城市进入,逐步向经济实力和人口增量突出的一二线城市发展,如惠灵顿公学,诺德安达,德威等。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留学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