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的新对手既有钱又有“地”
发布时间:2019-09-16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瑞幸在美国IPO这件事被资本行业认为是咖啡行业的拐点,“很难再出现这样有势能的闯入者,国内咖啡行业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后进入‘双子星时代’。”今年6月,一位不愿具名的瑞幸投资人告诉蓝鲸产经记者。
结果,市场只是平静了一个季度,就涟漪不断。9月,OYO酒店和中石化易捷相继宣布推出自有咖啡品牌,肯德基、麦当劳,711等本来就在行业里拥有一定体量的玩家也开始反攻,肯德基甚至祭出“会员一元喝咖啡”的营销策略。
咖啡行业又要开始一场新的战役了吗?
新旧玩家争相入局
9月9日,OYO酒店对外宣布,将于近日推出“芬然”咖啡品牌,首家门店在西安落地。
一周前的9月3日,中石化易捷也与战略合作伙伴连咖啡发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首批易捷咖啡店在苏州的9家中石化加油站内开业。
蓝鲸财经记者致电OYO酒店,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推出咖啡品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坪效,提高空间和人力的有效利用。对于咖啡定位和开店计划等问题,对方表示暂不便透露。
OYO方面公开对媒体表示,借助庞大的酒店网络,OYO酒店积累了大量城市商业活动数据,根据不同区域的人流状况和酒店条件,能快速找出适合开设咖啡店的酒店,加上项目在单体酒店内开发运营,因此无论是前期投入还是日常运营成本都远低于同类型咖啡店。
中石化易捷也有类似的逻辑,凭借遍布全国多达2.7万家店,易捷咖啡被认为是中石化易捷在非油业务的重要切入点,符合中石化易捷打造“造·车造咖啡的新零售生态圈的愿景,让加油站不只是‘加油站’”。
事实上,中石化早已“觊觎”咖啡行业多时。去年底,中石化易捷曾经与瑞幸咖啡在杭州开出一家约10平米左右的“店中店”。时间转到今年,中石化易捷便携手连咖啡做起了咖啡生意。
为此,中石化易捷还在社会上公开招聘易捷总裁、副总裁和财务总监等高管,其中中石化易捷总裁职务,其应聘要求中提出“担任过大型零售连锁企业或互联网平台企业CEO优先”,看上去要大干一场。
不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这几家都不会把咖啡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他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此次OYO酒店和中石化易捷跨界的入局不难理解,两者本身在商业租金和网络布局上具有巨大优势,卖咖啡也只是提供一项服务的增值,有效提高坪效,并以此捆绑自身品牌,丰富品牌内涵和服务。但无论如何,品质和定价,是跨界企业竞争的关键部分。
OYO也在对外媒的回应中提到了这一点,推出“芬然咖啡”是针对单体酒店物业利用率普遍较低的现状,探索更多增值服务,盘活酒店闲置物业空间,为业主提供创收。
更加血腥的市场
2年时间内,瑞幸咖啡横空出世,携资本的力量快速跑马圈地,滚雪球式不断做大并迅速登陆资本市场。这一盘生意虽然尚未见赢利,但过于惊人的扩张速度还是给商业社会带来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成为一些企业青睐咖啡生意的直接原因之一。
随着咖啡热度的上升,除了新生代玩家,还有不少重量级选手麦在暗自布局。
早在2010年,麦当劳便宣布在京、广、沪、深四大城市开65家“麦咖啡(McCafé)”独立咖啡店。麦当劳美国地区主席Chris Kempczinski曾对媒体表示,咖啡饮品的利润率很高,改造后的McCafé成为吸引新消费群体的场景。去年底,麦咖啡于上海推出外送服务,并逐步扩展至全国,弥补了原有麦咖啡的不足。
而麦当劳的“友商”肯德基早在2015年陆续推出现磨咖啡系列,其后还推出了全新产品系列K coffee。9月9日,肯德基甚至祭出“会员一元喝咖啡”的营销策略,试图以此引流。
据了解,OYO酒店在全国有1.3万家店,中石化易捷则高达2.7万家店,肯德基超过6000家店,麦当劳中国的特许经营店为3152间,711约3000家店,几乎都高于或持平瑞幸对外公布的3000家门店。“咖啡业务本质上不算复杂,也有较高的毛利,且几家都有成熟的消费场景,看上去只要把价格降下来,就足够的冲击力。”上述瑞幸投资人提到。
知名营销专家、首农电商创始人李志起对此表示,国内的咖啡消费快速增长,正处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随着新生代消费者的不断崛起和消费能力的增长,咖啡的消费比重将越来越高,这也吸引了更多资本和企业的涌入。
当然,这也意味着,未来的行业竞争无疑将更加血腥和激烈。
营销专家路胜贞对蓝鲸产经记者分析称,预计咖啡市场将进行两极化的趋势,一个是以高端精品咖啡为主的品牌阵营,第二个是中低端的咖啡品牌阵营。市场的阵营会变得清晰鲜明。
在他看来,高端消费者会向精品咖啡集中,中低端的消费者会向中低端品牌聚集。但大局已定,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玩家出现,不过这对于几家巨头的影响不会太大,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大公司会在自己的消费群体内深挖市场潜力,推出更多精品款式,带动整个消费趋势,同时会推出更多瓶装类及相关衍生产品,增强自身抵抗竞争的能力。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也对蓝鲸产经记者表示,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房租上扬,独立咖啡店会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符合个性化消费的精品咖啡店,专注于差异性产品。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蓝鲸产经记者提出,国内咖啡消费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白领人群,消费比例和消费频次究竟能否支撑起想象中的市场空间和销量尚待验证。而大量玩家跟风进入,很可能促使行业准入门槛放低,咖啡价格下探,甚至出现价格战、恶性竞争,行业进入快速消亡期。
“虽然资本上的机会在变小,但咖啡依然是一门好生意,尤其是在消费升级的今天,依然会吸引不少注意力。”上述瑞幸投资人称,“这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好事,因为价格战可能要持续很久,但最终,咖啡会从一个奢侈消费变成日常消费,那才是行业质变的起点。”
来源:蓝鲸产经
作者:朱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