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无人零售商店能否升级爆发?
发布时间:2020-05-13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新冠肺炎疫情下,“无人化”“自动化”成为了许多行业寻求“跳板”的一个突破点。自动化无收银员商店的数量,也将继续增长,并颠覆零售业。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亚马逊在这一领域的持续大力推进。2018年,亚马逊推出了无人便利店Amazon Go,本着“无需排队、拿完就走”(Just Walk Out)的理念在当时掀起了一番热潮。
两年后,亚马逊“无人购物”升级,最近又在西雅图开设了“Plus版无人超市”Amazon Go Grocery(以下简称AGG)。
据CNBC称,亚马逊无人超市的面积为966平方米,约有5000种商品。据亚马逊官网介绍,亚马逊无人超市出售包括农产品、肉类、酒类、海鲜、烘焙食品以及现成的套餐、家庭必需品等。同时,亚马逊承诺无人超市的商品价格低廉,消费者无需排队等候即可买到。
与无人便利店一样,在无人超市,亚马逊通过摄影机、货架传感器和App,让消费者在选购完所需商品后,无需排队结账就可直接离开,之后只需要在方便的时候通过App付款即可。这让消费者减少了排队结账的时间,有效提升了购物体验。
(亚马逊Amazon Go系统专利示意图)
在这些无人便利店里,你可以走进前门,挑选你的东西,然后不用付钱就离开……如果出现任何错误或顾客对某件商品不满意,甚至可以一键“退款”,从将该商品从账单中移除。因为传感器知道你是谁,你把什么放进了购物车。整个过程完成后,账单也会自动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
业内人士称,亚马逊此举体现出了其通过食品杂货吸引更多消费者的雄心,这将使美国全国性零售商克罗格(Kroger)、艾伯森(Albertsons)和其他公司越来越有压力。
目前,亚马逊在美国就拥有无人便利店26家、无人超市1家。Amazon Go依然能够高歌猛进,门店也在不断扩张,它们希望2021年前在美国开设3000+家实体店。加拿大皇家银行(RBC)最新估计,Amazon Go的收入比普通便利店增加了约50%,平均年收入估计为150万美元,并预测2021年Amazon Go将达到45亿美元的规模。
除了无人便利店Amazon Go、无人超市Amazon Go Grocery和快闪店Amazon Pop Up外,亚马逊的线下实体还有亚马逊书店(Amazon Books)、四星商店(Amazon 4-star)和全食超市(Whole Foods)。
亚马逊还计划将“Just Walk Out”技术授权给其他零售商使用,以占据该技术的领先地位。
据“Just Walk Out”官方网站介绍,这项技术可以在几周内应用于新建商店或改造现有空间。亚马逊将负责安装过程,并为采用该服务的企业提供7×24小时的技术支持。
据路透社消息,无人超市的市场可能增长至500亿美元。现在,亚马逊计划与其他零售商分享其技术,而不是自己独享,这无疑是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事实上,传统零售业一直在升级。据CBinsights统计,超过150家公司正在使用机器视觉、物联网、RFID等来进行自动化、免人工的实体零售。
消费者偏好带来的商机
自助结账和无人值守商店(如Amazon Go)的热潮使消费者摆脱了他们最讨厌的事情之一:大排长队。
尽管还不是主流,但这种“拿完就走”的体验还是令许多购物者着迷的。Wirecard在2019年12月对全球成年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希望使用哪种零售技术时,大多数受访者选择了无现金自助结账体验。超过17%的人说,他们对使用即扫即走应用感兴趣,而61%的人至少对无人商店的想法感兴趣。
(图源:eMarketer)
在凯捷(Capgemini)于2019年10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60%的成年人表示,他们对结帐时排队太长感到恼火,还会出现产品临时缺货或找不到店员来帮忙的情况。
当被问及他们最看重购物体验的哪些方面时,iVend Retail在1月份对83%的互联网用户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结帐是快速便捷的。
包括Target和CVS在内的一些药品零售商还没有完全建立无收银员的完整商店,但是他们通过在商店内合并自助结帐功能来进行测试,使购物者可以选择快速、轻松地为他们的商品付款而无需收银员,也不用给他们打电话。
许多成年人都尝试过此选项。在Bizrate Insights于2019年12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近一半(47%)的人表示他们定期使用自助服务结账;31%的人表示他们曾经使用过它,尽管没有那么频繁。只有2%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助服务结帐是什么。尽管很多X世代(46%)和婴儿潮一代(39%)的受访者也是如此,但千禧一代比老年人群体更有可能定期使用自助式结账。
(图源:eMarketer)
尽管Entrepreneur调查的美国人中有51%倾向于在线购物,但据报道,实体商店的销售额是电子商务商店的10倍,人们将其购物资金的64%用于实体商店,相比之下,在线用户仅占36%。人们还是倾向于在线下购买的是他们日常花费和使用最多的主食和商品。
Imprint Plus对1,00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1)86%的受访者更喜欢在实体商店购买食物,以便他们可以检查食物的质量以及是否新鲜。78%的成年人定期在杂货店购物,店内食品销售额增长了160亿美元,而在线食品销售额仅增长了16亿美元。
2)60%的被调查者更喜欢在商店购买衣服,因为人们想在购买之前先试穿衣服。
据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的最新估计,Amazon Go商店的收入比普通便利店多50%。据他们估计,Amazon Go商店的平均年收入约为150万美元。
而BusinessWire的调查显示:在商店购物时,有2%的美国购物者感到沮丧,有86%的顾客在等待退款时感到恼火,有52%的顾客对等待付款感到愤怒,有49%的顾客如果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随时就撒手走人。
无人零售与无人超市参与者
早在2017年,无人零售就火了半边天。当年6月份缤果盒子落地上海,“无人超市”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市场追逐的“新风口”,小麦铺便利店、小e微店、怡食盒子、F5未来商店、Easy Go、Take Go、便利蜂、函数空间(Fxbox)等一批无人零售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市场上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参与者主要有:初创企业、大型电商、传统零售商和制造商,不同类型的参与者通过各种形式切入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领域。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市场参与者:
(中国市场的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主要玩家势力分布)
1)阿里——淘咖啡
2017年7月初,淘宝造物节开幕,阿里巴巴无人零售店解决方案在杭州初次曝光。在活动当天,作为阿里实验室筹划已久的“无人零售计划”中的第一个应用场景,“淘咖啡”接受消费者的现场测试。据内部压力测试显示,在占地200平米的零售店里,这套系统支持50个人同时在店购物,授权支付额度为每人每天5000元,整个流程涉及到会员账号打通、商品链路和支付三块技术方案。
“淘咖啡”的系统主要用上了骨骼分析、眼动追踪、深度决策算法、多模态识别等技术手段。
在“淘咖啡”,每位进店客人都会被单独辨别,每一个商品都是数字化的商品,每一个订单都是一个数字化的订单,而支付是电子支付。当消费者第一次进店,需要打开“手机淘宝”,扫码获得电子入场码,通过闸机,开始购物,此后手机不用再掏出。
2)京东——X无人超市
2017年10月, 京东的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开业,用人脸识别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后续转为摄像头+传感器识别)的技术开了智能化的大门。无人便利店的门口设有一台平板电脑,用来实现人脸识别并采集用户身份信息。只有先绑定京东账号,开通本店的免密支付,才可以在店内完成一系列购物流程。京东给每个货架上都装有智能传感器和人脸识别摄像头。智能传感器设于货架底部,用户在货架前拿走商品后,会触发智能感应器及人脸识别摄像头,实现人货绑定。此外,智能货架也可独立完成补货提醒、陈列监管、价格管理、促销管理和智能推送等多种功能。当选好了商品之后,便可以把他们挨个放在智能结算台上完成付款步骤。在京东无人超市购物,可以把商品装在口袋里、书包、手提袋等任何地方,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出闸门。当你走出通道时,人脸识别、智能摄像头、智能价签等技术会帮你从绑定的京东账号付款。
3)沃尔玛——智能零售实验室
最近,沃尔玛将位于纽约长岛利维镇(Levittown)一家4000多平米的社区店升级成“智能零售实验室”(Intelligent Retail Lab,简称IRL)。这是沃尔玛第一家人工智能门店,用以探索人工智能如何增强购物体验,并改善业务运营。它需要使用沃尔玛的Scan&Go应用程序来支付商品。
在门店内部,沃尔玛布置了大量集合人工智能算法的摄像头、传感器和互动屏幕,此外,还有一个数据中心,其中有100台服务器。值得一提的是,数据中心是透明的,消费者在超市购物,就能看见内部情况。
沃尔玛使用人工智能收集信息、追踪库存,确定肉类或其他商品是否新鲜,以及识别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或风险。同时,人工智能也帮助沃尔玛减少排队和等待时间,补充库存,并确保在线订单能随时在门店取货。
4)缤果盒子(BingoBox)
作为垂直市场的先驱,BingoBox于2017年7月在上海推出了首个“盒子” 24小时自助服务。缤果盒子是国内第一家无人体验店。它允许用户进入,领取商品,扫描其RFID标签,并通过简单的智能手机扫描通过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付款。它还在尝试将AI技术整合到其购物体验中。该公司已获得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者包括GGV Capital,启明创投和Source Code Ventures China。
5)小麦铺
小麦铺是一家智能便利店制造商。它生产7个模型的主题——包括面包店、小吃和社区活动。不同产品的单元放置在不同的公共场所,例如地铁出口和商业区。小麦铺是依靠精细专业的商品及运营体系,搭载人脸识别,自助式购物等全新技术,致力于7×24小时给方圆一公里范围的居民提供优质而有温度的便利店体验。
6)7-11——X-Store
便利店连锁店的技术更像是自助结帐,而不是真正的即买即走零售。在公司推出的试点商店中,购物者使用7-11应用程序扫描商品,然后在单独的结帐站手动付款。它推出了Mobile Checkout,使客户可以免排队并使用智能手机付款。这家c-store运营商还向其移动应用程序添加了7NOW Pins。7-11在17个国家/地区经营,特许经营和/或许可超过70,000家商店,其中北美有11,800家。
7-11“X-STORE”要求消费者绑着 OPENPOINT,帮助统一能够掌握消费者资讯,更便利更快调整未来的服务,透过大数据,面向特定人群推播商品、优惠信息等。
为了加速消费者用icash2.0靠卡扣款的速度,该门市同时设置2台自助结帐柜台,消费者只要把商品平放在商品辨识区,在POS显示出购买商品清单后,确认支付方式,就完成结帐。货架上也设置监控镜头,有助于7-ELEVEN后端系统分析人流的动线、销售热点,同时可进行缺货通知。
7)Grabango
Granbango是无现金领域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成员。它使用许多微型智能手机相机大小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大小的摄像头安装在天花板上,以充实其计算机视觉范围并跟踪购买情况。Grabango的一面是它与商店结帐系统集成在一起,因此购物者完成购物后,他们仍可以使用信用卡或现金付款,而无需收银员扫描每件商品。Grabango已经筹集了1730万美元,并表示它正在试点,拥有3个主要的杂货店和一个便利店连锁店。在可以预见的未来,Grabango将持续聚焦于美国市场。乐观计划,Grabango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会与美国排名前30的超市以及排名前10的连锁便利店达成合作。
8)Trigo Vision
总部位于以色列的Trigo Vision使用现成的相机和计算机视觉对现有商店进行改造,以创造无收银员的体验。该公司已获得了近3000万美元融资,正在一家未具名的欧洲零售商进行试点,并于去年11月与以色列的Shufersal签署了一项协议,以在该连锁店的272个地点中的所有地点实施免费结帐。它向杂货店零售商提供免费结帐系统,还在当时表示“可以提供两倍于Amazon Go规模的无人杂货零售商店服务”。Trigo的系统使用摄像头、人工智能、算法和3D空间映射技术来操作其商店系统,从而使客户匿名使用其功能。使用Trigo系统在商店购物的顾客可以选择通过忠诚度计划来识别自己的身份,或者选择通过“身份不明的经历”购物。
当然,无人零售市场的玩家们,除了各有“拿手好戏”,融起资来也毫不逊色:
展望:“无人”的利与弊
零售商和初创企业正在使用一系列技术来支持无收银员和无人值守的零售,包括:
- 深度学习
- 机器视觉
- 面部识别
- 传感器和相机
- 条形码
- RFID标签
- 生物识别安装
- 智能化库存
与传统的超市不同,无人超市无人值守,消费者从进门、付款全部通过用手机“扫码”完成,可实现24小时营业,扫码开门,自助选购,结算支付,解锁出门……为消费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购物体验。但是,同样也是因为无人的存在,让不少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际。无人商店的包装被损坏、商品过期等概率一般要比传统门店大很多。也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
无人零售可以:
- 在新的地方设置销售点
- 降低间接成本
- 收集海量购物者数据
- 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与此同时,无现金购物仍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如果客户将物品放回错误的货架上怎么办?这种购物甚至还在国外被批存在客户歧视——它不是全民服务,没有信用卡的人或想使用现金的人无法访问这些商店。
在不少人看来,无人超市一味地放大电子支付的便捷,忽视了购物的乐趣。把本就有温度的服务,变成与机器的冰冷交互,让顾客少了服务的体验与享受。
在Amazon Go,没有收银员并不意味着没有雇员。已经建立的无收银员系统,即自助结账,表明需要员工在场以帮助解决问题。
即使是已经有20年经验的零售商,商店中每隔几分钟就会出现问题。这类似于自动结帐,因为在早期采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并且需要员工提供客户服务、检查商品标签以及协助补货等。供应链管理、运营成本的问题也可能凸显。
进入2019年后,先是无人货架接连倒闭,之后是无人超市先后倒闭。在经历了市场的野蛮生长后,无人新零售业开始进一步洗牌,但无人零售商业模式的摸索还在继续。
由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眼下美国大多数消费者仍然非常青睐实体店,其85%的交易仍在实体店进行。
对于这块大蛋糕,亚马逊等“入侵者”自然舍不得放过。近些年,其线下实体店越开越多、越开越大。拥有电商的便利条件,再加上数量惊人的商品、大规模的物流仓储以及越开越多的实体店,亚马逊的商业版图急剧扩张,商业模式也越来越难以超越。而且,它知道面对如此广阔的实体零售市场空间,如果不能尽早切入进去,早晚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隐忧。
新冠疫情之下,这种实体线下零售模式又是否能获得反弹的机会?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