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资产质量压力犹存民营银行开始逆袭
发布时间:2017-08-23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整体来看银行业收入有所提升,风险亦是可控。但是民营银行问世不过几年,表现就已如此突出,未来潜力自是无限。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更要加速拥抱互联网了。
银行业仍需加大风险排查力度,确保安全经营,保护用户权益。作为后起之秀的民营银行,依靠大数据生成的风险评估体系和便捷的审批环节,已经开始对传统银行进行降维打击了。
14日,银监会披露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显示,二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与一季度持平,为1.74%;拨备覆盖率为177.18%,较一季度末略有下降;净息差达2.05%,较一季度末的2.03%有所回升。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不良贷款率持平,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犹存,商业银行不能放松警惕,需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确保整体信用风险可控。
此外,银监会首次披露民营银行的主要监管指标值得关注:二季度末,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只有0.7%,不良贷款余额8亿元,净息差4.86%,表现相当抢眼。
不良风险总体可控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64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563亿元;不良贷款率与上季度末持平。其中,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为6556亿元、7367亿元、2436亿元。不过,关注类贷款占比3.64%,环比一季末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81%,其余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不良贷款率均低于2%,且环比保持稳定。
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4%,较上季度末下降0.1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2%,较上季度末下降0.16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16%,较上季度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认为,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犹存,不良贷款率可能继续小幅上升;商业银行将不断提升信贷资产管理能力,摸清风险底数,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确保整体信用风险可控。
民营银行表现抢眼
银监会首次披露的民营银行主要监管指标引发关注。截至二季度末,民营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等远低于行业均值;净息差、资本充足率等水平也“领跑”行业。
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借助互联网“东风”发展的民营银行,通过差异化定位早早进入盈利期超出市场预期。未来整个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都将加速“拥抱”互联网和金融科技。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认为,金融科技将改变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导致其行中介功能弱化,重构已有融资格局。
专家表示,随着金融监管升级,银行业转型将提速,商业银行应摒弃盲目扩张、监管套利的旧思路,回归服务小微实体经济。银监会数据显示,二季度银行业继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民生工程的金融服务。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同比增长9.9%;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用于信用卡消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2.2%和41.2%,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9.5和28.5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