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中心”离我们并不遥远
发布时间:2017-07-05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据统计,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均占七席。港口的快速发展,体现了大国风采,成为国家崛起的战略支点。
港口建设对于沿海地区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港口建设发展呈现哪些特点?如何发挥好港口作用支撑经济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近日,本报记者随交通运输部组织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口行采访团赴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进行了采访调研。
智能化——港口建设进入智慧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港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型升级,在大型化、智能化发展方面处于全球引领地位。
桥吊有条不紊地将一个个集装箱从货轮上取下,放在AGV(自动导航运载车)上,AGV小车开到堆场,再由塔吊一个个将集装箱卸下……在我国第一个全自动化码头福建厦门远海码头14号泊位,集装箱卸载作业正在有序进行。然而,在这样繁忙的场景下,记者却没有发现一个工作人员。
“自动化码头全套系统均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发,而且是在原有码头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对于在全国推广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师陈继文说,全自动化码头能够全天候生产作业,操作人员只需看着屏幕、动动鼠标就能全程监控,总用工数只有过去的5%。陈继文说,在大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这一全自动化码头还将向智能方向发展,成为智慧型的码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港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型升级,在大型化、智能化发展方面处于全球引领地位。”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柳鹏表示,在大型化方面,目前我国亿吨大港数量总共达34个。而随着厦门、青岛、上海等地一批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我国港口发展开始进入智能化阶段。
硬件建设只是码头发展的一部分,海事、物流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码头建设的重要标准。在码头建设迈向智能化的同时,闽粤桂三省的港口在优化“智慧海事”、完善“智联航运物流”方面也下了功夫。
福建海事局实行了一系列行政审批新举措,建立了“互联网+”新型通关模式,大力推进福建自贸区“单一窗口”建设,推行“电子申报、远程审批”“无纸化办公”等服务。“90%的船舶使用互联网申报,各项行政审批的办结时限平均缩短了5个工作日。”福建海事局副局长李恩东介绍。
同样,广州港务局也在积极开展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和“智慧海事”建设。南沙港区以“智慧口岸”为重点的贸易便利化促进体系在全国形成示范,率先推出的“互联网+易通关”“智检口岸”“单一窗口”2.0版等政策使平均通关率提高50%以上,形成南沙“智慧口岸”品牌。
针对“单一窗口”不能支持24小时通关模式的问题,广西海事局开发了船舶联网核放电子签章系统,实行“海事电子认证通关”。广西海事局局长黄军根表示,“该功能基本解决了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查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24小时通关,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
在优化通关效率的同时,各地还出台多项措施,提高运输效率,完善集疏运体系,努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
为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广州港积极开拓国内外集装箱航线。据了解,截至2017年5月底,广州港已开通集装箱航线192条,其中外贸班轮航线87条,内贸航线105条,成为华南地区非洲航线枢纽港、国内最大内贸主枢纽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首位。
对内,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则成为优先的选择。“实行江海、铁海等多式联运是南沙港区集装箱码头最突出的优势,目前已实现全港水上驳船支线覆盖整个珠江-西江流域江海联运网络,同时又积极构建铁水联运枢纽,形成了辐射广泛的内陆‘无水港’网络。”广州南沙港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表示。
产业化——港产融合支撑经济发展
港口加快资源整合,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联运业务,拓展经济腹地,一系列“港产城”“港区城”联动发展模式不断涌现。
如今,港口已经不仅仅是货物的集散地,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港口加快资源整合,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联运业务,拓展经济腹地,一系列“港产城”“港区城”联动发展模式不断涌现。
“虽然我们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去年南沙邮轮旅客规模已经跃居全国第三位,成为全国增速最快的邮轮母港。”广州港国际邮轮母港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深圳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记者发现这里还设有香港国际机场值机柜台。“从这里乘船30分钟就可以到达香港国际机场,而且各种通关手续都可以办,效率高,吸引了大批国外游客。”太子湾邮轮母港相关负责人说。
而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更是提出“船、港、城”三位一体综合开发,高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均衡前后方资源,以保证国际邮轮母港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产业升级。
在消费升级的当下,各大港口均把邮轮产业定为新增长点,邮轮运输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4年我国港口接待邮轮466艘次、旅客86万人;2016年接待邮轮961艘次、旅客218万人,年均增长44%、59%。
招商局在深圳蛇口创造的“前港-中区-后城”的核心商业模式更是对港产融合、港城融合的一大创新。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介绍,早年,为了吸引外来投资,满足原材料和产品进出的需求,“招商局在蛇口的第一项最大投资就是建设港口,我们称之为‘蛇口模式1.0’”。
有了港口,再加上通路、通水、通电,招商引资的条件就具备了,港口后面的产业园区逐步形成。这个阶段招商局的收入来源是租地收入、供水供电等工业配套服务收入和税收。这被称之为“蛇口模式2.0”。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的聚集,蛇口已具备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连通国际的创富平台,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滨海新城。招商局在蛇口的主要收入来源也变成社区运营、园区运营和邮轮运营。这被称之为“蛇口模式3.0”。
“蛇口模式”为港口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良性互动范本,港口生态系统已见雏形。
福建则通过科学规划港口布局,合理引导产业投资,在沿海形成一批临港产业园区。宁德福安湾坞千亿不锈钢产业集群、罗源湾北岸百亿冶金城、罗源湾可门煤炭矿石储备中转基地等新型临港产业集聚区蓬勃发展。
为将“港区城”模式效应最大化,港口也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广西在北部湾沿海3个地市港口一体化运营的基础上,整合3个地市的港口行政管理职能,实现了对广西沿海港口资源的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探索“港产城”联动发展模式。“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依托北部湾港口地理优势,以税收低、物流方便、财政补助等吸引了一批科技金融产业、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园区。”该园区办公室副主任吕勇介绍。
国际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和优先发展领域。“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使得各个港口纷纷加大国际合作力度。
“我们90%以上的产品,通过海运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东奥马冰箱公司事业部总监赵朝阳说,在广州南沙港开通了到土耳其的直航后,奥马出口到土耳其的船期缩短到一个月以内,货运费用更是节省一半。
广西鑫德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红亮对此也深有感触。他们主要生产3D曲面钢化玻璃膜,工厂所在的中马钦州产业园离越南的客户只有几十公里,出口更加方便。
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和优先发展领域,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是“先行官”。“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使港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目前的状况和当年的蛇口类似,招商局因地制宜,在海外直接复制升级版的‘蛇口模式4.0’,同步开发‘前港’‘中区’和‘后城’。”张林说。
吉布提是“蛇口模式4.0”在海外第一个落地的国家。招商局入股吉布提港后,新建设一个港区,规划建设一个自贸区,将老码头地块用于城市开发打造新的商业中心,通过“前港”“中区”“后城”同时开发,完善吉布提的产业布局。目前,“蛇口模式”已在吉布提、斯里兰卡等“海上丝路”沿线城市推广,并布局投资19个国家和地区49个港口。
在深圳西部港区保税港区里,招商局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粟拿起一个快件,上面的收货地址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这可能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在中国海淘的东西。”王海栗笑着说。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员、物资交流往来更加频繁,各个港口为此纷纷加大了国际合作力度。
“广州港已与世界38个港口建立友好港合作关系,计划到年底,朋友圈成员增加到43个。”广州港务局副局长袁越介绍。广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参与中国钦州和马来西亚关丹“两国双园”投资开发,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探索。目前,广西北部湾港已经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
“我国港口发展的成就很让人自豪。不过要全方位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厦门港口管理局副局长陈一端说。“就拿海事仲裁来说,现在很多海事纠纷,尽管是发生在我们的港口和海域,但都习惯跑到伦敦去仲裁。”陈一端表示,这是因为英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海事培训、船舶经纪、法律等方面已形成了巨大优势。
“虽然差距大,但我们有信心把港口做大做强,打造成国际航运中心。”陈一端说。近年来,厦门仲裁委员会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福建电子口岸等的建设,使厦门港港口功能与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下一步,厦门港将从完善金融服务、提高航运调解能力等方面加强软件建设。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