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English
咨询电话: 400-818-7856 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华恒智信,共同分享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工具,与顾问专家面对面!

奇瑞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五大启示

发布时间:2015-12-29 , 发布人:华恒智信分析员

2015年12月18日,这定将是一个被中国汽车工业历史铭记的一天。奇瑞汽车在这一天,迎来它发展历史上的第500万辆汽车下线,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在乘用车领域的第一个500万辆。
从0到500万,奇瑞从无到有,虽历时不长,却也窥见了几乎整个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从无所畏惧、意气风发到沉淀再出发的历史过程,其中的曲折、坎坷和挫折,成为一代自主车企发展史上的共鸣。而如今站在500万辆的新起点,奇瑞带给我们的不仅是500万辆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国民车,而是奇瑞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研发的先行者,带给整个行业的有益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不能”还是“不为”的问题
不论是建国后刚刚创立的一汽、东风,还是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初尝合资的北汽、上汽,几十年来面对合资对中国汽车的技术封锁,一直存在一个争议就是:中国能不能造出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汽车?
1997年,随着奇瑞汽车的创立,这种争论变成了定论:依靠自身的自主创新,中国可以造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随着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风云牌轿车成功下线,奇瑞将“不能”变成了“不为”的最好解释:“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二、正向还是逆向的问题
与自主品牌的兴起相伴而生的,就是逆向开发的问题,包括奇瑞在内,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成长阶段。但逆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谁来做第一个转身走向正向开发的企业?
2012年,奇瑞汽车第一个开展战略转型,从追求“速度、销量和规模”的发展模式向追求“品质、品牌和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建立以“V字型”正向流程为核心的国际标准流程产品研发体系,艾瑞泽系列的诞生,让尹同跃发自肺腑的喊出“奇瑞现在才真正学会了造车”。也给中国自主品牌的正向开发,杀出一条血路。
三、速胜论还是持久战的问题
奇瑞曾经率先在规模战上拉开阵势,瑞麒、威麟、奇瑞和开瑞四大品牌并驾齐驱。同很多自主车企一样,我们都曾乐观的认为,中国汽车品牌在黄金十年赶超合资,近在咫尺!
尹同跃也曾大声疾呼:合资品牌是阶段性的历史产物,中国汽车品牌终究要走向主导。但一场奇瑞率先发起的战略转型,让包括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主流自主车企在内,纷纷放慢发展速度,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品质。在速胜论上,我们还缺乏沉淀,而只有沉淀下来之后的速度,才是一步一个脚印。
四、体系化还是产品化的问题
在自主品牌发展的黄金十年,我们经历了一个消费者不挑剔的历史阶段,只要性价比合适,产品销量总是居高不下。但这一阶段已经离我们远去,消费者对于车型的外观、内饰、性能、科技等的追求,让我们看到以产品化为主导的造车体系,并不具备持久的生命力。
所以,在“一个奇瑞”战略之后,奇瑞似乎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建立自主车企第一个可以比肩合资企业的造车标准化流程和体系。这就有了iAuto(Intelligence Auto)核心技术概念平台的诞生,在整合捷豹路虎、观致的先进技术后,形成一个完全自主的高科技、标准化、前瞻性的核心技术平台,加上“以目标客户为导向”的研发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产品力的持久性问题。
五、走出去还是窝里斗的问题
“无内不稳,无外不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如此。2001年,第一批10辆奇瑞轿车出口叙利亚,由此迈开了中国汽车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走出去”步伐。截至2015年底,奇瑞汽车累计出口量120万辆,出口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位,远销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在奇瑞的带动下,中国汽车品牌在本世纪初纷纷走向海外市场,以CKD和SKD等形式组建海外公司。2015年9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东盟中心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的2015年度“中国企业海外形象20强”(“一带一路”)评选中,奇瑞汽车荣获中国“最佳海外形象”企业第三位,超越阿里巴巴、百度、小米、海尔等众多互联网和家电业品牌巨头,位居装备制造业和汽车行业第一,成为“中国创造”的形象代表。
对于奇瑞来讲,500万辆下线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讲,我们更在乎的是,奇瑞在自主创新领域,一次次的身先士卒,以自身的实践来引导整个自主汽车行业的不断向前!
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骆予